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哈尔滨市道外老城区改造重头戏得民心
2004-12-17 15:05:57 来源:东北网-生活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哈尔滨12月17日电 哈尔滨市老道外剩余的最大一片危棚户区开始动迁改造。15日,记者在拆迁现场了解到,由于相关单位严格执行了市政府的拆迁规定,拆迁区居民得到实惠,七成以上居民已经搬家,并掀起了新区回购热潮。16日,黑龙江省省长张左己等省市领导同志,对该拆迁改造区进行了走访。

    老城区改造重头戏

    今年,道外区集中改造了9片危房棚户区,拆除面积达38万平方米。其中,北十八道街周边改造拆除面积近9万平方米,占到该区危房棚户改造面积的四分之一。随着拆迁工作的开始,道外区剩余的危棚房改造也进入了倒计时。

    据介绍,这片危房棚户区东起北十八道街58号,西至东兴街;南起北十七道街,北至竹林巷、江畔路等区域,动迁居民达2700余户。该区域原来不通煤气、没有下水、房屋密集,存在严重的消防、卫生和治安隐患,居民早就盼望着动迁改造。

    记者从道外区及其相关社区了解到,该区域居住人口都很贫困,残疾人和低保户占到了近20%%,道外区一直在考虑对其进行改造。如何使改造真正变成一项民心工程,成为上至政府下到百姓关注的焦点。

    七成居民已经动迁

    15日,记者在北十八道街左侧看到,成片的旧平房已经人去屋空,拆迁工人正在“上房揭瓦”,街路两旁堆满了木板和废弃物。

    很多居民门上贴着这样一张通知:15日18时前搬家奖励五千元。一名拆迁工人告诉记者,14日晚,大部分居民就已经搬走了。

    走进一个胡同,记者看到很多农民赶着马车来找活儿干。一些戴着安全帽的拆迁工作人员,还组成了义务劳动队,帮助居民进行搬家。

    现场一居民告诉记者,家里就他和老伴俩人,都70多岁了。“看着别人搬家、交房验收,心里干着急,以为搬家奖励泡汤了呢,没成想拆迁队帮了我大忙。”

    在拆迁动力办第三组,工作人员介绍说,这一片共有居民332户,已经交房验收233户,动迁率达到了70%%以上。这些居民在签协议后,三天后可到指定银行领取五千元奖金,本月31日前交房验收的,可领取三千元奖金。

    优惠政策深入民心

    11时许,在大新街52号新区改造指挥部门前,百余名居民正在一个窗口前排号登记买新房。一名中年妇女说,在这儿排了两个多小时了。这里靠着江边,地理条件优越,动迁每户按每平方米1760元补偿,50平方米以下的新房才每平方米1880元。“太合适了。”她说。

    据指挥部门负责人陈虹介绍,该工程前期成本每平方米在1900元以上,居民平均得到的补偿款在4到5万元,新房售价如此之低主要是考虑到居民经济情况。改造后的小区定名“江畔·方元新区”,将建成21栋多层楼房和8栋17层板式高层,共4000户,全部采用地热,规划绿地面积占新区面积的30%%以上。

    据悉,对于特困户指挥部还给予了很多优惠政策,例如为产权非个人的住户定了较高的重置价,还为一些买不起房的居民准备了产权调换房等。

    指挥部一位工作人员说,正是这些优惠政策,得到了居民的认可,不到10天时间就有近1800户居民搬家,四分之三以上住宅被腾出。贫困群众仍有期待

    在北十八道街78号,47岁的唐荣华是驼背,妻子去世两年,孩子又在上大学,20多年来靠开家用电器维修店生活,非常艰苦。“这些年我靠双手劳动,没有拿过国家一分补助,不知道动迁后能不能给我一套位置合适的房子,让我能继续开店维持生活?”唐荣华问记者。

    类似于这样的期待还有很多。对此,工程指挥部的工作人员透露,对于情况比较特殊的居民,他们会进行调查和核实,并相应给予一定的倾斜和照顾。

    道外老城区的拆迁改造不仅涉及到几千户居民的动迁,还涉及到保护利用滨江道署(俗称道台府)历史文化遗存,这引起了省市领导的高度关注。16日,省长张左己等省市领导同志对该拆迁改造区进行了走访。据了解,有关部门已确定将在此建设集遗址展馆、自然景观、休闲场所于一体的滨江道台府遗址公园。

责任编辑:朱丹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