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2月18日电 记者昨天从沪哈两地农业经贸合作协议签字仪式上获悉,上海市奉贤农业委员会与哈尔滨市农业委员会将实现南北合作,在五常市组建一个粮食生产合作社。合作社实行统一品种、统一加工等“七个统一”,所生产出的大米统一销往上海大超市。
该合作社采用分级管理宝塔型模式,将五常万亩粮食生产基地的千户农民以合作社形式进行组建。实施“七个统一”,即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肥药、统一加工、统一包装、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分户经营。合作社分为法人社员和农民社员,法人社员由哈市农委、哈尔滨大米加工企业、上海大米销售公司组成。农民社员主要是粮食生产基地农民。股金分为土地股金和现金股,农民社员以土地入股,法人社员以现金入股。
为吸引农民入社,合作社初期采用高于市场3—5分/斤的稻谷价格向农民社员收购,合作社的大米销售由上海奉贤区农业委员会负责。
沪哈两地还将合作在五常市建设一个占地300亩的沪哈粮食科技示范基地,主要是对适合上海食用的5—10个大米品种进行栽培实验,对1—2个好品种进行专业制种。
据上海市奉贤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根舟介绍,东北大米以其营养丰富、口感好而博得上海市民的喜爱,尤其是五常大米更受欢迎。但目前在上海市场上出现的五常大米品牌就有几十种,众多的品牌鱼目混杂,使当地市民难辨真伪。为了保障上海的食品安全,他们决定从源头抓起,在五常大米的“娘家”组建合作社,从品种、技术、加工等方面进行统一经营,从而创建新的大米品牌,进入上海各大超市。
哈市农委副主任张铁光表示,这次合作是个双赢的合作。从合作社“嫁”出去的五常大米不但可以保障上海市米业的市场安全、市场稳定,而且还为五常当地的农民实现增收。五常稻谷的亩产量能达到1200斤,如果以高于市场3—5分/斤的价格向农民社员收购稻谷,就能使每亩地增收36—64元,万亩土地最多能增收64万元。
另悉,沪哈两地还将合作在上海奉贤现代农业区内建立一个占地100亩,总投资7000万元的农产品交易展示展销平台。同时,形成一个农产品绿色通道,将哈尔滨的绿色食品、优质饲料输入上海市场。除此之外,上海奉贤区农委还对木兰肉牛加工厂进行兼并改造,在哈尔滨建立一个玉米生产合作社和肉牛养殖合作社,并在哈尔滨周边300公里的半径内分设肉牛加工分厂和玉米、肉牛种养合作分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