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荡气回肠改制路:桦林股份2004年上半年度已实现盈利
2004-12-20 09:40:04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2月20日电 11月26日,被暂停上市半年之久的 ST桦林获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恢复交易,17000万可流通股恢复上市流通。根据北京永拓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出具的审计报告,桦林股份2004年上半年度已实现盈利。

    此前,牡丹江市国税局的统计数字显示:到11月20日,桦林佳通本年度已上缴税金4855万元,占市本级收入的12%。桦林对牡丹江市经济的支撑作用重新显现。

    从连年亏损到扭亏为盈,这背后是新入主桦林的新加坡佳通轮胎有限责任公司实施的资产置换和一系列规范运作。更令人欣喜的是,改制不仅拯救了桦林、保住了黑龙江的轮胎产业,而且催生了桦林佳通与桦林轮胎两个企业的双赢效应。

    2003年6月13日,被收入新加坡佳通麾下的桦林轮胎股份有限公司由国有企业成为外资企业,从此,新桦林的命运让人倍加关注。

    2003年7月29日,佳通正式进入桦林,5010名职工重新上岗,停产了近一年的机器设备重新启动。今年3月,桦林结束了长达38个月的亏损局面,扭亏为盈。此后,桦林的生产绩效屡创新高。到今年9月,月销售收入由6000万元跃升为9000万元,11月,更创下销售亿元的纪录。1 11月,桦林佳通实现销售收入7.6亿元,上缴税金5300万元。

    10年前,作为全国轮胎行业当之无愧的龙头老大,桦林曾是全国100家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之一,却始终没有做到“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加入佳通后短短一年多时间里,桦林才真正驶入了现代企业运行的快车道。

    省市戮力攻破桦林堡垒

    桦林改制之初,有多少人捏了一把汗。

    桦林股份有限公司曾是我国第一大轮胎生产企业。由于机制、管理、包袱等多种因素,到2002年8月企业已处于停产状态,到2002年底,累计亏损3.6亿元,而为此将付出的代价是:每年消耗国有资产2亿元以上。面对濒于破产边缘的桦林,省领导指示,桦林必须依靠嫁接改造求生存、求发展。

    经过与多家有合作意向的企业进行洽谈和筛选,牡丹江市政府把目标锁定新加坡佳通集团公司。佳通是经营轮胎、化纤、房地产等产业的跨国公司,已在世界各地建立百余家企业,其中在中国大陆有20家企业,资产100余亿元。

    2002年12月28日,黑龙江省省委书记宋法棠在省委常委会上亲自听取时任牡丹江市市长马晓林的专题汇报,果断决策,通过了桦林与新加坡佳通集团重组的改制方案。

    经过一系列运作,债务、国有股权质押、职工安置、企业剥离、历史欠账等阻碍重组的难题逐一化解,桦林重组快速而平稳地推进。2003年4月15日,在职工代表大会上,桦林的改制方案以90%的赞成票一次通过。6月,6000名职工的分流工作全部完成,原桦林旗下的十几个企业办社会单位全部剥离。

    至此,几十年里不堪重负的桦林,第一次卸下包袱,轻装前行。

    佳通理念提升桦林管理

    从桦林离退休的老职工们有一个习惯,没事愿意到工厂大门口转一圈,现在他们服气了。过去有规章制度执行不下去,厂大门像个大市场自由进出,十几年下决心都没有管住。现在,一个打卡机,职工全部按时上下班,再没有闲散人员出入大门。

    从国企桦林到外企桦林,这样的变化比比皆是。桦林集团原集团工会主席于道明感慨,过去国有企业核定一个人干的活要两三个人干,现在两三个人的活一个人干没有怨言,这就是机制的力量。

    按照佳通的管理模式,桦林推行了方针目标管理,ABC分级管理法,建立了科学的绩效考评体系和以“标准工作法”、“标准作业法”为代表的综合管理体系。同时,在制造系统推选核心员工,在收入上给予倾斜。这些措施都大大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

    佳通的理念和管理重塑着桦林团队,在新机制下看到了希望的桦林人,潜能得到充分释放,产能成倍增长,刷新着一个个令人振奋的数字。设计能力年产30万套的全钢载重子午胎,投产17年里从未达产。改制后,仅增加了2500平方米厂房,明年即可达到年产80万套的生产能力。现在,全钢胎生产已从日产不足500条跃升为1500条。

    主动创造延伸佳通精神

    今年9月,来自德国大众的专家在桦林考察时,在炼焦厂房前停下脚步。他们本想炼焦车间里一定脏得进不去人,可进去一看大吃一惊,值班的小伙子领子是白的,地面用水拖得干干净净。桦林总经理王见智说,这样的工作态度在过去难以想象。

    在桦林总经理办公室的墙上,写有这样一个目标:以“有心大力”为标准,做到主动、超前、创造条件上,以人的努力弥补厂房、装备的不足,提升品质、效益,做到让顾客满意。培养主动创造型的员工队伍,也正是桦林对佳通精神的提升和延伸。

    在全钢直裁岗位,女工们的故事让人格外感动。今年3月,全钢老压延机出现故障,需要大修,为了确保生产,暂时由半钢两用压延供应钢帘线。由于两用压延机初次压钢帘线,经常出稀线,一个半接头次数达300多次,给直裁工艺带来重重困难,成为制约产能提升的主要瓶颈。直裁岗位每班只有两名女工,她们不得已将自动控制操作改为手工作业,工作量增加了近一倍。为了确保品质和下工艺不待料,刘晓萍、王秀敏等女工从接班干到交班,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从家里带来的饭常常原封不动带回去。

    和女工们一样,桦林人十分珍视这次重生的机会,普遍增强了危机感和紧迫感。紧张工作之余,稍有空闲,许多人便协助其他机台共同完成生产任务,变过去“要我干”为“我要干”。全钢、斜交硫化岗位36名作业员在灯光照明达不到亮度的情况下,自购手电筒用于生产,保证了产品质量。王见智自豪地说:有了这样一支主动创造的员工队伍,桦林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绝处逢生的桦林真的脱胎换骨了,正如王见智所说:“曾经绝望过的员工在看到了希望之后,迸发出来的竞争意识和主动创造精神,成为桦林迅速提高产能和增加效益的动力。”

责任编辑:朱丹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