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法治聚焦
搜 索
哈尔滨香坊区公滨路曹家道口“11·5”疑案侦破记
2004-12-20 11:00:37 来源:东北网-新晚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哈尔滨12月20日电 11月5日夜,哈尔滨市香坊区一间小店起火,几名派出所民警赶往现场。途中,一位民警突然急叫“快停车”,原来在漆黑的公路上卧着一名妇女,一动不动,已经死亡。两名民警留下来保护现场,等待后援警力来勘查。

    是杀人抛尸,还是车祸

    细致的勘查开始:现场没有找到重要碎片和遗留物,也没有发现任何痕迹,仅在路边留有一只死者的鞋子。这些简单的迹象令民警判断出两种可能:如果她是被谋杀的,这里一定不是第一现场,而是被杀后抛尸公路;如果是车祸,可这一时段,交警并未接到与此地有关的报案、急救或求助,因此,这是重大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一时无法定性,香坊交警开始先行调查。

    铺天盖地找目击者

    一个几乎没留下罪证的案发现场,只能在寻找目击证人上撕开突破口。

    ——案发第二天晚上,电台播放了寻找目击证人的消息,发布了在香坊区公滨路曹家道口发现一名女性死者,请目击者速与警方联系。

    ——案发第三天,警方赶制出大量寻找目击证人的通告,在公滨路沿线香坊大街至成高子这一范围内张贴、发放。

    ——案发第四天,媒体刊登了寻找目击证人的启示。

    可是,几天过去了,铺天盖地的寻人启事并没使目击者浮出水面。难道传闻中的那个目击证人并不存在?

    修理厂现可疑身影

    案件的所有线索都断了。香坊交警大队副队长杨国华正研究新的侦破点时,死者的亲友来了,他们讲,当晚家里做好饭菜等她回来,她在外面答应得好好的,说马上就到家了,谁知这竟是她跟亲友说的最后一句话……警察们听了,禁不住落泪,也激发了他们打开谜局的决心和速度。

    交警用地毯式调查方式收集到几条线索,其中一条是这样的:案发不久,香坊区一家汽车修理厂来了一台松花江微型面包车,车的右前方出了一个坑,车主要求进行钣金喷漆。这辆车细节可疑,但这个线索与本案有什么联系呢?

    侦破目标逐渐清晰

    媒体上寻找目击证人的消息终于有了回应,一位现场目击者出现了。他提供了重要情况:肇事车辆的车型为微型面包车,车号是黑AFxxxx,案发后车里下来4人,两男两女,但随后他们驾车逃逸。

    与此同时,法医鉴定中心的尸检结果出来了:系交通事故造成严重胸外伤,致腔静脉、心脏破裂,大出血死亡。

    两个重要情况给案件定性,这是一起重大交通事故,犯罪嫌疑人肇事后逃逸。

    跟踪摸底抓捕嫌犯

    几条线索汇集到一点:嫌疑人肇事开的就是曾到修理厂修理的那台微型面包车。

    连续数日,警察王纯庆和刘超日夜对这辆可疑车进行跟踪监控,掌握了它的出车规律。这台车是成高子镇陈伟的,由其子陈健驾驶,陈健每天载着父母和一个也在道外区做买卖的同镇人。每天7时出车去道外区,16时从道外区返回,从时间上推算,18时许,也就是在案发时间,该车正好回家经过案发地点,时间吻合,车上的两男两女也与目击者提供的情况相吻合。

    警方开始抓捕嫌疑人陈健。在这辆车每晚必经公滨路气象台路口的时间,6组警察分乘6台车设下埋伏。17时27分,微型车进入包围圈,两组警察堵住后方,两组警察在前方拦截,另两组警察分别贴着微型车两侧行驶,逼其停车,车上坐的正是两男两女。

    瞬间惨剧法盲酿造

    下面是审讯时的一段对话:

    “是你开车撞了一个妇女吗?”

    “我没撞过人。”

    “想看看被你撞的人的照片吗?”陈健没有反应,王纯庆将几张警方在案发现场采集的死者照片摆在他面前。陈健看到照片情绪激动,他哭了:“是我撞的。那条道挺黑的,等我看见她时已经晚了。她嘭的一声撞在车前方,车上留了一个坑。随后我和车上的人都下来了,想走过去看看,但没看清。”

    “为什么不报警?”

    “我当时吓坏了,听有人说先回去再说吧,就又回到车上往家开。”

    “你知道这种行为是肇事逃逸吗?其性质与普通的开车撞人事故是完全不同的。”

    “我是个法盲,我不知道那么严重。”

    “回家后做了什么?”

    “我一连几天睡不着觉,不知道被撞的人怎么样了,后来就到修理厂把车修了。可是,她不是我撞死的,下车后我看见有辆车把她轧了。”

    “不要蒙人,这是法医的解剖鉴定,是科学的铁证,知道这些话是什么意思吗?”警察指着法鉴报告说。“我来解释给你听,死者身上没有轧伤,也没有其他伤痕,导致死亡的原因是车辆撞击胸腔,直接将心脏撞破裂死亡……”

    目前,陈健已被警方拘捕,案件在进一步审理中。

    (文中当事人为化名)

责任编辑:朱丹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