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正阳河”老字号的涅槃之旅 两次改制破国企改革迷局
2004-12-21 09:00:42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2月21日电 在黑龙江省,曾经有不少像正阳河这样效益不错的国有中小企业,或因主管部门搂着不放,或因自身不思变,以至不断丧失寻求战略合作伙伴、做大做强的宝贵机遇,“变丑”之后再嫁,自然就难上加难了。

    正阳河的涅槃之旅带给我们的,不仅在于一种国企改制的模式,更在于科学决策后果断行动的态度。在国企改制的攻坚阶段,拘泥于形式、模式上的争论和犹豫,于大局无益。当前最重要的,是把握住“是否有利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是否有利于企业逐步发展和壮大,是否有利于职工利益最大化”这一根本标准,快速行动,迈大步伐。

    今年,老字号“正阳河”频有大动作:重组中日合资牡丹江森江食品公司,开发系列新产品,征地建新厂房……当省内不少老牌国字号企业寻求突破国企瓶颈,寻求改制出路时,同样是老字号的正阳河已经实现脱胎换骨,轻装前行在打造东北调味品航母之路上。这家哈尔滨市第一批国有变民营的老企业有何秘诀?经历了两次改制风暴的正阳河人说,是居安思危,先行一步的超前意识,让改革的路越走越宽。

    第一次改制:2001年末,“正阳河”全体员工出资600万元成立“正阳河调味食品有限公司”,企业职工百分之百持有股份,成为哈尔滨市第一个国有变民营的企业。

    结果:职工和股东的身份重叠,没有一个明确的投资主体,人人都能说了算,结果虽然是体制改为了民营,但基本上是换汤不换药。

    第二次改制:2003年初,正阳河董事会决定请进大股东。2003年10月26日,民营企业家施德喜与北京一咨询公司联手投资,占有正阳河92%的股权。正阳河完成了彻底的变身。

    结果:新的投资者仅派了三个人入驻企业:执行董事、采购部长、出纳员。工厂搬迁地基已经完成,预计明年10月完工。届时,正阳河将成为东北地区最大的调味品基地。

    自开药方首次改制国有退出

    20世纪90年代的“正阳河”,是令人羡慕的好单位:职工平均工资在全哈尔滨属高的,大大小小几十种福利待遇,哪个也不落。但是,它也有国企的通病:纪律涣散,浪费严重,职工难以管理,挂靠的、假退的、各种“门子”进厂的,亲戚连亲戚,弄不好就是“打断骨头连着筋”。

    尽管产品不愁销路,公司效益也不错,但孙书亮等当时的企业管理者已经意识到了危机,并在探索着改革,可承包也好,单独核算也罢,治标治不了本。

    党的十五大的一个重要精神,就是要国有资产在一般性竞争中有序退出,这意味着今后中小型企业要退出国有领域,实行民营化。这无疑为苦求企业出路的正阳河指明了方向。

    企业要改为民营?没了铁饭碗,将来谁管我们?我们企业效益又不差,凭什么不能继续国有?面对职工的种种议论,企业领导班子认真做工作,大家终于统一了思想,国有变民营,是改革大势所趋,改得越早,在市场竞争中越先有主动权。2000年10月27日,在职工代表大会上,一致通过,正阳河退出国有。2001年末,“正阳河”全体员工自愿出资600万元成立了“正阳河调味食品有限公司”,企业职工几乎百分之百持有股份,并成立了5人的董事会,成为哈尔滨市第一个国有变民营的企业。

    应该说,改制使企业焕发了很多生机和活力,职工都是股东,对企业的关心度大大增加。然而,很快地,弊病又出来了,职工和股东的身份重叠,由于股东的最高权力是制定企业的管理政策,所以职工同时也是股东就会不自觉地要求政策对自己宽松点,福利多一点。说到底还是没有一个明确的投资主体,人人都能说了算,结果虽然是改为了民营,但基本上是换汤不换药。由于权力分散,一个决策要经过层层讨论,开七八个会,改制后的第一年,公司总是在开会。“正阳河”原计划鼓励45岁以上职工退养,80%开支,但职工们使其最终“流产”。

    刀再好,还是削不了自己的把。

    民资入主 二次改制引入战略投资者

    除了内部的机制问题,表面上看起来“丰衣足食”的正阳河面临着来自外部的竞争压力:南方的调味品大举北上,产品品种繁多、包装漂亮,而老牌的“正阳河”却因多年不变的老面孔,单调的品种在货架上显得不起眼。

    企业要提速,要改变工艺,必须要有符合新工艺的厂房和设备。而正阳河的厂房已经历经六七十年的风雨,每年拿出几十万元只能是修修补补,讲到新工艺,必须对现有厂房格局全部调整,设备全部改造,这笔资金,等于再建一个新厂。就在此时,哈尔滨市政府为推进城市建设,要求在2005年以前,市区内的77户工业企业全部退出二环到三环,正阳河正好在此范围之中。

    搬迁、重建至少需要1个亿,这笔资金靠正阳河自己绝对解决不了。贷款?如果解决不了管理的难题,再背上债务,会不会像有的企业那样陷入还债的怪圈,最后资不抵债?

    融资,要到市场上引进再建“正阳河”的资金,同时引进新机制,让正阳河彻底换汤换药。2003年初,当时的正阳河董事会下了这彻底“革命”的决心。这意味着,请进大股东,原有的“一把手”交椅必定要让出来,改革首先改到了决策者自身上。

    当时的董事长孙书亮也不是没有犹豫,这个在企业已经工作了30多个年头的老正阳河人深知,根据全国调味品行业的发展,正阳河如不改变现状,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一定是输家,到最后职工开不出工资来的那一天,自己就不仅仅是挨骂的问题了。长痛不如短痛,趁着企业红火,还可“待价而沽”。

    对未来的大股东,正阳河的引资小组定下了三条标准,一是要有充足的资金,能够建新厂;二是要充分考虑原有职工利益;三是有长远规划,能把正阳河这个百年品牌做大做强。在九位应征者中,正阳河选中了民营企业家施德喜,他与北京一咨询公司联手投资,占有正阳河92%%的股权。

    说到为何投资正阳河,如今的董事长施德喜告诉记者,正阳河没有负债,职工身份在第一次改制时已经置换完毕,又有百年品牌这个无形资产,是个不折不扣的靓女。

    2003年10月26日,随着双方签约,正阳河完成了彻底的变身。

    正阳河启示 先行一步路自宽

    对这次彻底的改制,正阳河职工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担心:一怕企业发展走弯路,企业难以做强做大;二怕企业改制的有关政策落实不到位,职工去留问题、待遇问题难以兑现;三怕将来企业如何发展未来没有规划,个人的前途没有着落。

    多年的投资经验让施德喜牢牢把握一个原则,人的因素,是重要的因素。他认识到,重组完成,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等着新的正阳河,那就是进行整合的问题。所谓整合的过程,就是不断调整原有员工的价值理念。

    新一届的董事会走马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全公司开展了“认清形势转观念,同心协力渡难关”的大讨论,在职工大会上,他推心置腹:“一个企业要振兴发展,需要的是全体职工的凝聚力,正阳河不仅要让职工有活干,有钱赚,还要让大家心情愉快地工作。”

    虽然对企业管理进行了彻底的改革,但新的投资者仅派了三个人入驻企业:执行董事、采购部长、出纳员。还是原班人马,嫁接民企管理观念后却带来了巨变:定岗定薪,管理层瘦身,销售改革,工厂提速……酱油车间工人石荣杰因一条合理化建议被采纳,获奖2000元;因完成出品率指标,车间主任何福生被奖励一级工资;也有因达不到要求被调到收入少的岗位……

    新的正阳河还用自己的几个大动作回答着职工的担心:与中日合资牡丹江森江食品有限公司成功实现资产重组。这是“正阳河”继去年资产重组后的又一次战略合作。此次合作,标志着“正阳河”在向国际化品牌前进的道路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在黑龙江乃至东北地区同行业中均具有深远的影响。资产重组后,“正阳河”以“森江”的酱油原汁为基础,融入“正阳河”的先进技术,进一步做大市场,拓宽销售渠道。目前,合资后的第一批产品——“春、夏、秋、冬”系列酱油,以及老抽、生抽、家宴、天然晒露等十个新品种已全部上市;另一件大事则实现了几代正阳河人的梦想,在利民开发区征地8.4万平方米,建造一座年产10万吨,采用世界一流酿造技术和设备的现代化新厂,一期投资6000万元,地基已经完成,预计明年10月完工。届时,这里将成为东北地区最大的调味品基地……

    民企的框架已经初建,而投资方已经在筹划未来,让正阳河成为东北地区调味品企业的航空母舰。施德喜的计划是有根据的:省内不少地方调味品厂已经与之联系,要求重组;而南方的同类企业也提出与之合作……

责任编辑:朱丹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