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哈尔滨12月23日电今年,黑龙江省不少地市的扶贫工作都搞得有声有色,直接的物质投入让困难居民很快得到了实惠,与此同时,一些地市也采用了一些新的高招,加快了科技帮扶的脚步。
在大庆市红岗区所辖杏南、创业、解放等6个社区,前不久成立了6个爱心扶贫站,已收到由企业和居民捐助的5000多件衣物和生活必需品。有30多名残疾人在这6个扶贫站得到了所需物品。据悉,这6个扶贫站是红岗区残联依靠街道社区推出的一项扶贫服务项目,主要面对残疾人、低保人员和老年贫困群体。
富锦市在2002年经省里批准,启动了德祥村、山河村和兴富村三个省级重点贫困村的扶贫项目建设。两年来,三个重点村累计完成国家扶持项目2个大项7个小项,投入整村推进扶贫开发资金223.8万元,其中国家投入161.7万元,以工代赈资金80.3万元,社会帮扶22.55万元。通过扶贫项目建设,三个重点村的贫困落后面貌有了很大改观,吃水、就医、行路、就学、看电视等一系列难题都得到了根本解决。
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乡村,各地政府为困难居民投资金办实事取得显著成效的例子举不胜举,今年,一些县市在继续直接物质扶贫的基础上,加大了科技帮扶的力度,得到了农民兄弟的好评。
以望奎县为例,今年该县深入开展“一帮一”扶贫解困活动,县乡村干部和部门各级干部共与3000户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先后为他们筹集备春耕生产资金180多万元,给贫困户担保贷款340多万元,购买种子13万公斤、化肥650吨。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全年累计落实扶贫资金372.6万元,在9个扶贫开发重点村,发展扶贫养猪2244头,建设村级畜牧室9处。
除了直接的物质帮助外,针对农民掌握科技难、法律咨询难、掌握市场信息难、寻找致富门路难的问题,为切实满足农民求知、求富、求乐的需要,望奎县首先在一些种田大户、养殖大户、科技能手等家庭创建“农民书社”,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县乡村三级图书网络,部分乡镇实现了乡镇有图书室、村有农民书社、户有书柜。今年,该县还开展了“我为农民献一本科技书”活动,共捐书6000余册,帮助8个文明村建起了农民书社。日前,全县有60%的乡镇都建成了农民书社。书社有各类图书达50余种,已有2万余人次到书社读书。卫星镇有4个村建起了总藏书1.6万册的农民书社。村民王喜山通过在书社读书,掌握了黄牛栓系育肥技术,养牛近百头,成为全县栓系育牛第一大户。
搞起科技帮扶,鸡西市走得更快,实施“农业信息村村通工程”是鸡西市自去年起开展的为农民实施的一项重大活动。在一年多实施过程中,市、县(市)区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均做到了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农民接受信息难问题。
密山市通过采取网通公司投一部分、各村筹一部分、财政补贴一部分、包扶单位捐助一部分的办法将工程所需资金252.1万元一次落实到位,在该市154个村建起计算机联网体系;由虎林市政府投资在87个村及自然屯安装了100台信息接收机,并率先在全省开通了农业110热线,配备了农业110服务专车。鸡冠区则利用地处城郊优势,在所属14个村安装了计算机,目前,鸡西市463个村全部实现了信息村村通。市、县、乡、村还配有信息员524人。鸡西市农委农业信息的内容也扩大到市场信息、分析预测、即时报价、科教视频、供求信息等诸多领域。
时下,随着粮食市场行情的不断变化,鸡西市农业信息网充分发挥出一网联千家的作用,网络点击率“火爆”,利用农业信息网提醒关注新粮价格,许多农民的大豆卖上了每公斤2.6元的好价钱。
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物质扶贫和科技帮扶“两手硬”,各地的扶贫解困工作一定会早日进入良性循环的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