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2月24日电 日前,一位年近七旬的外乡人走进了八五六农场李雨春的家,当他看到坐在床上90岁高龄的李雨春老人时,激动地握着老人的手说:“大叔,我可找到尚祥的亲人了,这一晃就是50年啊!”
儿时好友被特务杀害
这位七旬老人叫姚恩亮,李尚祥就是李雨春老人的大儿子。
1949年春天,姚恩亮和李尚祥一起考入了原富锦县联中初中,坐同桌,来自贫困家庭的两人很快成了好朋友。李尚祥家离学校远,寒暑假才能回家,而姚恩亮家离学校只有15公里路,休息日两人经常一起回姚家,姚母给他们做大馇子小豆饭、土豆炖白菜,让两人美美地吃上一顿。李尚祥幼年母亲就去世了,他把姚恩亮的母亲当作自己的母亲。
1950年,李尚祥、姚恩亮依依不舍地分别了,年仅16岁的李尚祥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1953年,姚恩亮考入哈尔滨外语学院,李尚祥也回国在福建前线守卫边疆,两人书信不断。然而从1955年夏天开始,姚恩亮就收不到李尚祥的回信了。直到第二年,他收到一名叫胡殿祥的战士写来的信,信里说胡误拆了李尚祥的信,他还告诉姚恩亮,李尚祥一年前已被国民党特务杀害了。得知消息,姚恩亮失声痛哭。
1957年,姚恩亮毕业被分配到辽宁省抚顺市工作,后来,他的父母也随他离开了原富锦县。但儿时好友的身影从没在他的记忆中淡出。
“李尚祥去世时年仅二十几岁,一生中连对象都没有就为祖国献出了生命,而我们活着的人已儿孙满堂,怎能忘记那些为保卫祖国、保卫家乡而捐躯的烈士们呢!”姚恩亮说。
苦苦寻“亲”50年
从得知李尚祥牺牲的消息时起,他就开始寻找李尚祥的家人,问同学,问认识李尚祥的人,可谁都不知道他家的准确地址。时间就在这样不断的寻找中一年年地过去,转眼改革开放,富锦也由县城变成了富锦市。姚恩亮由中年步入老年,继而退休。这时,两鬓染霜的姚恩亮更多了一层担心,“我能享受到天伦之乐,尚祥的老父亲生活怎么样,他依靠什么维持生活?”
1990年,姚恩亮在翻找旧书本时发现一张纸上记着“李尚祥家在东福山屯”。他马上邮去挂号信,可信被退了回来。半年后,他多方打听终于得知上街基乡有个东福山屯,这个村确实是李尚祥的家乡,但30年前,李尚祥的父亲和姐弟已离开村子,不知去向。
1997年7月,已经退休的姚恩亮决定亲自去寻找李尚祥的家人。后来,他多方打听终于找到富锦市三宝屯李尚祥叔叔李雨方的家。李雨方老人告诉他,李尚祥的牺牲对他的父亲李雨春打击很大,为此女儿把他接到了原虎林县,后来他一直在农垦西岗齿轮厂与小儿子生活在一起。今年10月,姚恩亮坐火车来到农垦西岗齿轮厂,在这里他还是未见到李尚祥的亲人。原来一年前,李雨春老人已随小儿子搬到虎林市境内的八五六农场场部居住。几转辗转,姚恩亮又赶到八五六农场场部。在这里,他终于见到了李雨春老人。
姚恩亮问起李尚祥牺牲后尸骨在何处,全家人都不知道。李尚军说家里收到部队寄来的革命烈士通知书,才知道哥哥牺牲了,但当时父亲考虑到孩子都小,路途遥远就没有前往。他拿出李尚祥给家里寄来的惟一的东西——部队奖给他的笔记本。笔记本里有这样一行字:“赠给七九站供电机组接收机模型制作者李尚祥同志。”落款是“防空部队探照灯第40团政治部司令部赠”。李尚祥寄回家中的照片上有“福建马尾留影”的字样,由此可以看出李尚祥所在部队是守卫南疆海岛的防空兵。不知道烈士忠骨埋在何处成为大家的憾事。姚恩亮向李家人表示,他在有生之年一定要找到烈士忠骨掩埋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