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哈尔滨12月24日电 上山下乡10年,工龄却不被认可。21日,知青高先生给记者讲述自己最近的遭遇。讲到伤心处,他哭了。
今年55岁的高先生1968年下乡到黑龙江省建设兵团某师(现双鸭山农场),1978年接班返城到哈尔滨,分配到哈尔滨纺纱厂当锅炉工。
一个月前,他享受完失业金后,打算把档案存到南岗区劳动部门,当工作人员检查他档案时发现,高先生当年上山下乡登记表缺盖两个章,一个是哈尔滨市十九中学的,另一个是南岗区精简安置领导小组的。工作人员当时答复高先生,除非他写出证明抹去上山下乡的10年工龄才给存。
高先生犯愁了,当初别人造成的错误为什么让自己来承担。抹去这10年,如同把自己的历史抹去了。说到这儿,高先生无奈地低下了头。
12月初,双鸭山农场劳资部门给高先生开具证明,证明他是1968年10月下乡到建设兵团,1978年返回哈尔滨。最近,高先生又在七政派出所查出,自己是1978年12月23日返回的哈尔滨,可拿着这些材料到劳动部门还是不被认可。
高先生说,当时可能是十九中学向政府精简安置部门转接档案时发生的错,现在精简安置部门早没了,十九中学在,可当年的负责人已换,新领导答应能给开个证明。可即使这样,劳动部门说,就算承认上山下乡登记表,但没章也不行。
就此事,记者采访了南岗区劳动部门,一位工作人员说,如果上山下乡登记表没有章,到当事人退休时劳动部门不能给批,让高先生拿回去,是希望他想办法补上。
接着记者采访了市档案局相关部门,对方也无计可施。而劳动部门说,这是规定,认表不认其他材料。
据了解,在高先生单位,当年上山下乡登记表丢失者就有好几个人。一段时间以来,记者也经常接到反映此类问题的电话,在社保制度试点改革推进的每一天,这样的事都在发生着。高先生代表大多数人,希望政府早日出台此类事件的补救认定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