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哈尔滨12月31日电 新年前夕,哈尔滨市不少市民用替孩子向“希望工程”捐款及让孩子与贫困学生“结对子”方式,作为送给孩子的“新年礼物”。截至12月30日,共有30多位市民用这种“爱心教育”的方式向“希望工程”捐款达3万余元,20多名孩子与贫困学生结成“对子”。
据黑龙江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秘书长杨晶介绍:自12月份以来,该部门每天都接待家长领着孩子前来捐款、“结对子”的。工作人员介绍贫困学生及辍学儿童的生活及学习状况后,孩子可自己选择“捐助对象”,并向被捐助者捐200元至1000元钱,这样可供一名学生学习1年到5年;“结对子”的孩子还可通过“希望之星结对救助卡”随时与救助对象联系、见面,了解对方被救助后的情况。家长们称这是送给孩子的最好的“新年礼物”。
如今,越来越多的市民感到:以往每到节日及家庭纪念日,不是送家人衣物、生活用品就是全家人出去吃顿饭,与其这样不如资助一个贫困孩子上学。尤其是对于那些生活富裕的孩子们来说,这种“爱心教育”远比父母请他吃顿“洋快餐”或是送他件新衣服要有意义的多。
2004年,哈尔滨市市民共向“希望工程”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达79万余元。用这些钱,今年哈尔滨市已在呼兰建起1所“希望小学”,除此之外,还将有几百名贫困儿童重返课堂。
责任编辑:朱丹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