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月4日电早在1998年,绥滨、洪河农场抢先在俄罗斯“登陆”,并且小赚了一把。于是,一股垦区赴俄开发土地的热潮被搅动起来。
俄罗斯实行土地对外开放开发以来,因其土壤肥沃,地租低廉,我省垦区一些农场开始挥师北上,到与我国一江之隔的俄罗斯去种地。那么,走出去,真的能淘到“金子”吗?
并不都能赚到钱
据赴俄种地的人说,俄罗斯耕地租价低,租金交付一般以实物为主。开发初期,平均每亩地租折合人民币5 10元,而且是按实际种植面积收取。俄罗斯土地肥沃,远东地区的大多数耕地是在1991年以后,由于前苏联解体,国营农场取消而撂荒的耕地,因常年没有化肥、农药的“骚扰”,土壤有机质含量高。
那里地广人稀,农业机械落后,现代化程度低。而我省垦区机械力量强大,农户擅长耕种,而且俄方的汽、柴油等燃料充足,价格便宜,在俄使用大机械作业,不用为机械的“口粮”担心。据浓江农场外经办主任焦安营介绍,浓江农场在俄种地,因为可选择性强,所以在合同面积内就挑最好的地块种。
正是因为这些优势,一些农场便组织人赴俄开发土地。2000年,绥滨农场与俄罗斯哈巴地区一家单位签订了1779公顷土地租赁合同。利用闲置机械设备,让亏损挂账的家庭农场赴俄种地,四年里虽然有三年遭受了严重涝灾,但由于规模种植仍然小有收获。
但并不是所有农场都像绥滨农场一样幸运。一些农场由于对俄罗斯土地市场缺乏全面了解,只顾低头往俄罗斯奔,结果结结实实地撞到了南墙,农场非但没有淘着“金”,反而耗上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某农场满心欢喜地购买了新农机,殊不知,赴俄开发土地不宜带新机械,在劳务人员过关时,也没有办理劳务输出证照,无法通过海关检查。没办法,他们只好一一从头办起。仅农机过关一项就花了巨资,加上对俄方的劳务、生产资料供应情况缺乏了解,结果种植一年,还倒搭进去200多万元。
“金娃”何以难抱回?
虽然在俄种地租金低,但真正赚到钱的并不多,是什么原因呢?
“瓶颈”之一:
劳务问题难以解决。据了解,俄方禁止个人持旅游护照和商务护照在俄打工,赴俄种地的劳务人员必须持劳务护照。而要办理劳务护照,从发邀请函到办好签证每人费用在5000 6000元左右。为了缓解劳务压力,一些农场曾雇用俄罗斯当地农民,虽然劳务费与国内差不多,但是,俄罗斯农民不是不愿干就是干不了。洪河农场曾在俄罗斯雇用几个当地农民开播种机,可他们干一天领到20元工资后,第二天就不见了影。一打听,原来头天晚上拿钱买酒喝醉了,第二天还没醒来。
“瓶颈”之二:
农机出关及修理难。对许多农场来说,农机过关手续非常棘手:俄方对农机过关检查严格。某农场由于从没办过农机过关手续,农机到关后,几个月办不下来,耽误了农时。据了解,赴俄种地不宜带新农机,否则俄方将征收高额农机出口关税。而带旧农机,关税很低,只有10%%左右,但使用旧农机同时,维修又成了问题。农机配件不相配,一旦农忙时遇到农机损坏,无法在当地更换零件。派人回国内买件,既耽误农时,又增加费用。
“瓶颈”之三:
农药、化肥过关难。“在俄罗斯远东地区开发土地,灭草施肥是一个难题,因为中国的灭草剂等农药无法过关。”浓江农场外经办主任焦安营对此感触颇深。
俄罗斯人非常注重环保,严禁中国农药入境。在俄远东地区,各种恶性杂草非常多。采用机械中耕灭草,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草荒问题。俄罗斯当地也有农药,但对顽固的杂草不起作用,进口农药数量少,价格高,且非常难买。草荒制约着承租户在俄的进一步开发。
“瓶颈”之四:
物资供应和粮食销售难。俄罗斯远东地区目前在物资方面还是计划供应,购买化肥、燃料要提前一个季节报计划,而且要到莫斯科购买。从远东到莫斯科火车行程约7天。有关人员测算,虽然俄化肥比较便宜,但要运到远东地区每吨要增加300多元的运费,价格与国内相差无几。一些农场不了解情况,不提前报计划,就盲目组织人员、农机过境,结果无油可用,无肥可施,坐失了良机。
粮食销售也是难题。据了解,要把在俄种的粮食运回国内属进口粮食,加上关税、运费,价格与国内相近。据了解,俄远东只有哈巴地区有一两家大的粮油加工厂,一旦加大开发面积,粮食销售将成为一大难题。
这些难题不能解决,赴俄种地就成了烫手的山芋。然而,垦区不少单位并未认识到这一点,纷纷赴俄考察,签订种植土地合同,种地热一再升温。有的农场为了能够尽快达成协议,甚至“内讧”,使俄罗斯原本很低的地价逐渐抬高。据业内人士称,现在有些地价已经翻倍。“俄方对我们的态度也有所改变。”去俄考察过多次的洪河农场宣传部长胡志刚说:“以前,我们到下列区种地,下列区一些官员对我们恭恭敬敬,生怕我们不在那儿开发了。可现在,我们再去,他们的鼻子翘得老高,还说,现在有的是人种。”
应成立专门部门负责协调
对这些难题,一些农场做出了有益的探索。洪河农场调查发现,赴俄种地必须走农场协调服务,家庭农场自主投资开发之路。该农场在俄罗斯成立龙键公司,负责为家庭农场办理护照、农机过关等一切事宜,公司从农户的土地收益中收取一定的服务费。
一些农户利用洪河农场在俄的优势,主动挂靠,共同开发。他们发现,如果自己在俄办公司、签合同,费用大不说,所涉及的很多领域还不熟悉。他们了解到洪河农场在俄已有基地,而且有办理相关事宜的经验和组织,与俄罗斯下列区签了8万亩土地种植合同,去年只种了4万多亩。于是主动挂靠洪河农场,一切手续都由龙键公司办理,在俄的采购物资也由龙键公司负责协调。浓江农场在洪河农场签下的合同里耕种了1.5万亩耕地,每亩地交给龙键公司一定的管理费。农场精选了十多个有资金有能力的家庭农场赴俄种地,去年大豆丰收,家庭农场个个盈利。
去年的哈洽会上,洪河农场又和俄罗斯下列区签订了20万亩土地开发合同。有了浓江的经验,农垦建三江分局决定:分局其他农场都挂靠到龙键公司组成集团,共同开发土地。
“现在,我省开始大规模开发俄土地,有关部门能不能成立一个协调部门负责两国之间事宜的协调,再不能让国内一些单位各自为战,互相内耗了”,在采访中一些赴俄人士纷纷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