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月4日电 2004年7月13日,召开了黑龙江省深入开展“两风”建设领导干部会议,提出了开展“四承诺、三树立、两禁止”活动,把“两风”建设进一步引向深入。据统计,全省共有2.2万领导干部进行廉政述职,县以上纪委与1.3万党政负责人进行廉政教育谈话。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领导干部索取收受现金、礼品和贿赂案件165起,涉及175人,收缴违纪公款3511.63万元,清理纠正党政干部兼任企业领导职务178人,清还党政机关赊账吃喝款703万元,纠正超标车1547台。截至2004年11月底,“行风热线”已播出36期,共受理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2227件。党风政风和工作作风进一步好转。
作为“两风”建设的重要载体,作为十项“利民行动”中33件实事之一,由黑龙江省纠风办与黑龙江省广播电台联办的直播节目——“行风热线”,自开播以来,以其快速解决群众疑难,为群众办实事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反响。2004年年初至今,参加“行风热线”的部门已由38个增加到48个,热线累计办结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2146件,办结率达96.3%。
“行风热线”开办之初就确立了“直接听取群众呼声、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真诚解决群众疑难”的宗旨。明确了“行风热线”的7个运行环节,形成了受理、核查、督办、反馈一条龙的快速反应机制。今年初,为了实现媒体互动,《黑龙江日报》开辟了“行风直通车”专栏,省电视台开辟了“行风回音壁”专题节目,对一些重点部门在热线中反映出来的问题跟踪调查、及时反馈,目前已制作专题报道61期,使“行风热线”由一阵热变成了全年热。
“群众反映是第一信号”,“群众利益无小事”,这在参加“行风热线”的部门中已形成了共识。省农委针对群众提出的土地承包、农民负担等问题,由委领导组成11个专项落实推进组,深入基层,与当地农委的同志一道,为群众面对面解决问题。哈尔滨市轮胎橡胶厂500多名退休职工联名反映自1999年开始被拖欠生活费,多次上访有关部门未果,在省纠风办、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及哈尔滨市劳动局的督办下,2004年5月这一问题得到了圆满解决。2004年6月份,省公安厅在参加“行风热线”节目中,听到北安市的一位先生反映,当地公安分局一名民警在接待他妻子报案时辱骂其妻,致使她心脏病复发。而当他到公安局反映此事时,那名民警又将他打伤。节目一结束,公安厅立即派出督察组前去处理,最终,当地公安分局局长被免职,打人民警被行政降级。
“行风热线”节目是短暂的,行业作风建设工作是长久的。“行风热线”节目结束后,各部门没有松劲,一方面抽调人员组成调查组,抓紧处理群众投诉的问题,一方面认真研究和梳理群众反映的问题,举一反三,从个性问题中查找共性问题,抓好制度建设,建立长效机制。哈尔滨民政局会同劳动局率先为每个社区召录一名专职低保员并进行培训,从根本上解决误保、漏保等问题。全省邮政系统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开展了违规经营和服务质量专项治理整顿工作,集中处理了缺报少刊补送不及时,汇款回执宣传不到位,特快专递邮件个人签收率不高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