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月7日电 昨天是哈尔滨市市长信访电话(市长热线)开通5周年纪念日。5年来,市长热线为百姓办实事、好事23万余件,被称为架在政府和百姓之间的“连心桥”,缓解社会矛盾的“减压阀”,反映社情民意的“透视镜”。哈尔滨市委副书记、市长石忠信等市领导参加了昨天的纪念活动,并亲自接听了群众打来的热线电话。
2000年1月6日,哈尔滨市市长热线正式开通。市长热线以“常怀忧民之心,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为工作出发点和立足点,认真接待每一名普通百姓打来的热线电话。5年来,市长热线共受理人民群众来电384768件,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实事231402件,群众满意率93%。
2003年8月16日,市长热线的工作人员连续接到群众反映,他们感到居住的楼体有明显震动,屋顶吊灯晃动,怀疑发生了地震。工作人员接电话后,立即与市地震局取得联系,证实了内蒙古地区发生5.9级地震,哈市有轻微震感。了解情况后,工作人员又耐心地向来电话的群众一一做了解释,消除了群众的恐慌。同时,热线电话的工作人员在第一时间向市委、市政府呈送了要情专报,为哈市做好各项应急准备提供了及时的信息。
5年来,市长热线的工作人员始终都是在围绕着“水、电、气”这些看似普通的琐碎小事,协调有关部门给予解决。他们本着“群众无小事”的原则,真诚、耐心地处理着每一个来电。哈市的冬季供暖问题是长期困扰政府和百姓的“老大难”问题,每年到了供暖期,各种类型的供暖投诉电话应接不暇,有时一天就能接到投诉电话1500多个,热线工作人员自称是“解答供暖问题的专业户”。今年冬季刚进入供暖期时,一位下岗女工王梅打来电话称,供暖公司拒收她家今年的包烧费,让她必须补齐往年陈欠的包烧费用,否则不给开栓。王梅说,由于其所在单位已经破产,根本无力支付陈欠热费,今年的包烧费还是她向亲戚朋友借来的。她担心,如果不给供暖,家里年老体弱的父母将无法忍受。听着电话一端王梅带着哭腔的急切声音,工作人员立即与有关部门取得联系,并得知供暖公司的这一做法根本没有政策依据。同时,市长热线的工作人员发现存在类似现象的不止王梅一家。他们马上将此事反映给政府有关领导,在相关部门的协调下,此事得到了妥善解决。进入寒冬,王梅和与她有着相同处境的百姓住上了暖融融的屋子,没有因为交不起陈欠热费而挨冻。
在昨天的纪念活动中,哈尔滨市长石忠信说,市长热线的工作人员用辛勤的汗水构筑了一项“民心工程”,市长热线拉近了政府和群众之间的距离,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今后,市长热线要增进与政府各部门的联系,跟上后续服务,不要让其流于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