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哈尔滨1月10日电 “哈尔滨市四海集团又来招聘技术工人了!”坐落在双城市的哈市工程技术学校,天天面对着全国几十家企业的招工人员应接不暇。刚刚入学一年的新生他们都要,而且男女生不限,来了马上就上班,这人才市场到底怎么了?面对全国下岗职工就业难这一难题,“灰领”人才却呈现出空前的短缺。那么,“灰领”人才为啥缺口越来越大?
中国人历来有“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观念,重学历轻技能,好像只有脑力工作者才是人才。这也是千军万马挤上高考一条独木桥的直接原因。由于社会关注财富而不是劳动,这也影响了大学生的择业观念。哈市工程技术学校黄绍起校长感慨地说,职业技能培训是基础学科,各大专院校扩大招生规模,学子是花了高费用学完后在家待业,成了政府、社会和家庭的一大难题。而这笔浪费显而易见是巨大的。“灰领”人才短缺还将持续紧张状态15年以上,黄绍起校长一举下起了重注,在双城市原校址的基础上,在哈市机场路又办起了新学校,学校下设机械工程、信息工程、商贸工程等5大类25个专业,在校学生突破1300人。
哈市一些大企业缺少技术工人,他们只好把已退休在家的老工人请回去支撑门面,这样的企业别说是发展,能维持就已经不错了,毕业于工程技术学校的尚钱坤如今已经是四海集团的车间主任,他对“灰领”人才短缺的看法更是一针见血。面对越来越热的供需关系,黄绍起校长的心里也存在着一大难题,1300多名在校学生竟然有95%以上的学生是从农村来的,培养学生必须花费巨大的投入,造成教师队伍的师资力量的不足,这也是学校在哈市开设新校址的一大选择。5年时间哈市工程技术学校办起来、站住脚,输送高质量人才,这就是“灰领”人才短缺这一机遇给工程技术学校带来的机遇与考验。
记者从21世纪高级技能人才开发与就业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了解到,我国80%的企业缺少“灰领”技师人才。技术人才的短缺带来了严重的后果:我国制造的机械产品只有5%达到当代国际水平,企业产品的平均合格率只有70%,企业不良产品的经济损失每年竟高达2000亿元。有专家呼吁,培养“灰领”人才已经刻不容缓,应该引起业界的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