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哈尔滨1月12日电 题:春风化雨筑起“第一道防线” 南岗区创建“平安南岗”纪实(二)
“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当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的时候,许多有可能引发骚乱的社会不安定因素也就得到了排除。哈尔滨市南岗区在创建“平安南岗”的过程中,就是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工作的作用,建立四道屏障,完善四联机制,努力做到测在前、防在先、控到位,从而真正筑起“第一道防线”。
2004年3月,曲线春明社区“顺天祥”饭店内承包厨房的13名四川省南充地区的农民工因拖欠工资一事与老板发生纠纷,13名农民工集体罢工,然而老板不但不发工资,还要找人把他们轰走,双方对峙,矛盾一触即发。社区调委会主任得知情况后及时赶到,在了解了情况后,做了有理有据的调解,使双方达成协议,化解了矛盾,民工领到工资后送春明社区一面锦旗,上书“依法维权为人民,社区关爱办实事”。
人民调解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制度,在化解矛盾纠纷、防止矛盾激化,维护社会稳定中有其重要作用,在国际上享有“东方之花”的赞誉,南岗区这朵“东方之花”开得分外娇艳。该区建立了社区委组屏障,发挥邻里协作组织作用,提前预警,及时发现问题,反映问题,解决问题;建立社区屏障,依托社区调委会、法律服务工作站、警务室,注重发挥社区调解员、信息员、片警,特别是驻社区律师的法律调解作用,对社区内的不安定因素进行排查、预防,尽早发现问题,及时化解矛盾,矛盾不出社区;建立街道屏障。利用新组建的街道司法所、派出所、综治维稳中心,整合地区力量,对有倾向性,苗头性的矛盾提前介入,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做到“防患于未然”;建立区屏障,落实领导责任制,确定每周一为领导稳定工作接待日。由区五大班子成员轮流值日负责处理群众的来信来访,极大地提高了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这四道屏障将各种矛盾层层化解。
同时,该区还开设了一条24小时有人值班的区长热线电话,做到第一时间接待、第一时间处理、第一时间反馈,使矛盾得到及时化解。还由区法院、司法局建立“诉前联调中心”,在立案庭设窗口,及时发现调解简易民事纠纷,把矛盾纠纷解决在诉前。在此基础上,南岗区以完善工作制度为切入点,建立了“四联”工作机制。对全区167件各类调委会进行全面调整和规范,采取“联调、联防、联建、联评”的方式,对矛盾纠纷联调、社会治安联防、基层工作联建、工作成果联评,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并在全区范围内创造性地构建了民情询访责任区监督服务网络。至今,通过发挥民情询访责任区载体作用,及时协调解决了询访中发现的安全隐患、扶贫解困、民事纠纷等各类问题3000多件,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做到了件件有回声、事事有结果。
2004年5月,家住文端街26号一楼居民刘德全,由于自来水管线地下部分变形渗漏,致使他家的地面下沉,地板被浸泡突起。刘德全因为此事同物业公司在维修方式和费用出资上产生了严重分歧,刘一气之下关闭了单元水闸,导致了全单元停水,楼里的居民于是将刘德全这个起初的被害者,看成了导致全单元没水吃的罪魁祸首,纷纷嚷着要与刘进行“理论”,并声称如果再不给水,就“修理”刘德全,矛盾一触即发。社区调委会干部得知此情况后,马上进行调解,一方面作刘德全的思想工作,一方面分头到物业公司去沟通、协调,经过调委会的努力,双方终于达成了维修协议,很快恢复了全单元居民的正常供水。由于掌握纠纷苗头早、调处快,使一场大的纠纷在发生前得到了有效的避免。
就是这样一件件一触即发的琐事,在各调解员春风化雨般的工作中化解了,“平安南岗”的第一道防线也实实在在的构筑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