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月14日电 刚刚过去的2004年,国际原油价格背离了所有经济、能源研究分析机构的预测,不断突破历史纪录。在美国,原油现货价格最高达到了56.42美元/桶。高油价对世界和中国经济的影响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作为能源大省,黑龙江省对这一问题尤其不能掉以轻心。
持续上升的油价为黑龙江省经济带来了哪些影响?
权威部门人士认为,由于黑龙江省是原油生产基地,总体来看,油价上涨对黑龙江省是有利的。但不同行业以及石化行业相关子行业,由于距原油之远近不同,受油价影响存在明显差异。
石油天然气开采业露出笑脸,效益大幅度增加。大庆油田是黑龙江省最主要的财税来源。2004年前11个月,大庆油田在同比减产173.7万吨的同时,完成工业增加值947.6亿元,同比增长21.9%;实现利税806.5亿元,同比增长25.9%。大庆原油平均价格为2208.16元/吨,同比上涨23.98%。原油涨价使大庆油田利润大幅度增加,同时为黑龙江省提供税金163.1亿元,同比增长26.6%。
石油加工行业利税空间则受到压缩。目前,黑龙江省有7家炼油企业,2004年前11个月实现销售收入417.6亿元,同比增长22.6%;实现利税40亿元,同比增长9.6%。除大庆石化公司和黑龙江石油化工厂由于同时生产有机原料产品,利税同比分别增加且弥补了全行业亏损外,其它企业利税则大幅度下降。
有机原料行业获利丰厚。许多有机原料都是石油的初级产品,随着油价上涨,有机原料价格也大幅上扬,企业效益大增。大庆石化公司是最大的受益企业。此外,大庆石化总厂、大庆油田甲醇厂、中国蓝星哈尔滨分公司等原料型企业也获得较好收益。
原油下游行业全线受挫。油价上涨推动了石化产品价格的上涨,但下游产品的价格上涨幅度远低于上游产品的价格上涨幅度,因此,下游行业效益明显下滑,甚至亏损。塑料制品业、橡胶制品业、合成纤维制造业都出现了严重亏损的局面。
交通运输行业遭受重创。交通运输行业由于运输价格没有变化或调整幅度较小,成品油涨价使营运成本大增,利润下降,甚至出现亏损。据齐市公路客运公司介绍,该公司现有营运客车近200台,预计全年消耗汽油49.6万公升,柴油161.5万公升,油价上涨使该公司多增加费用138万元。
石油价格波动影响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也为相关行业提出了高度警示。
怎样迎接这场油价上涨的挑战?
节约能源是一个永远不变的主题。权威人士建议,要通过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解决能源利用率低下和能源浪费现象,以大项目建设提高企业竞争力。
首先,加大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力度。加大海拉尔和滨北油田的开发力度,尽快形成年产100万吨和50万吨的产能。继续做好大庆油田与肇东、肇源、安达等市县合作开发小油田工作,以减缓大庆油田原油产量下降速度。此外,还要加快大庆石油管理局与大庆油田公司采油九厂合作开发小油田项目进度,以增强存续企业的发展能力。加快松辽盆地北部深层天然气勘探进度,尽快形成生产能力。争取2005年深层天然气产量达到10亿立方米,“十一五”期间达到15-20亿立方米。
原油加工企业应加快由燃料型向炼油化工一体化方向转化。目前,我省中石油公司所属3户企业已具备一定生产规模,企业也规划了一批下游项目,要加快建设进度。地方4户小炼厂要加快炼化一体化改造。黑龙江石油化工厂年产5万吨甲乙酮项目已被列入国家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国债项目计划,应尽快开工建设。牡丹江石油化工厂、齐化集团公司、大庆联谊石化公司也应在改造项目中加快实施步伐。
尽快提升黑龙江省塑料加工、橡胶加工、化学纤维企业竞争能力。充分利用大庆石化公司80万吨乙烯和大庆炼化公司30万吨聚丙烯这两个原料基地,加快大庆塑料加工园区建设。加快实施佳通桦林股份公司400万套半钢子午胎和60万套全钢子午胎项目建设,通过龙头企业加快发展,做大做强我省塑料加工、橡胶加工、化学纤维等行业。
积极做好替代能源的开发和推广工作。按照国家统一要求,搞好成品油市场车用乙醇汽油封闭运行推广使用工作,继续加大力度推进哈尔滨燃气化工有限公司煤炭液化项目,加快替代燃料开发工作。
尽快做大做强运输企业。以集团化、规模化经营增强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