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旧)科技·卫生
搜 索
黑龙江教育为老工业基地振兴服务计划取得显著成效
2005-01-17 13:54:10 来源:东北网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月17日电 (记者  闫智凯) 2004年,黑龙江省培训在岗职工近68万人次,培训下岗再就业职工15万人次;各级各类职业学校培训农民近300万人次,劳动力转移培训达45万人次;调整专业设置,新增本科专业94个,其中直接为振兴老工业基地服务的专业38个,相关专业15个,合计占到今年新申办专业的56.4%……一系列的成果,让人振奋,黑龙江省教育厅于2003年12月22日推出的《黑龙江省教育为老工业基地振兴服务计划》取得了显著成效。

  中高级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计划。启动了10类30个骨干专业和14个基地建设项目,加大了职教专项经费的贴息力度,安排240万元的贴息,学校贷款达4800万元;组织东北农大、国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所和黑龙江畜牧兽医职业学院联合举办了大豆产业师资培训班和畜牧养殖师资培训班,培训师资417人;加大了对各类职业学校短期培训工作的指导和支持力度,使全省以订单式培训为主的校均培训人数达500人次以上。全省职业高中、中专和成人中专累计参加职业技能鉴定的学生达9万人,其中:中级工以上合格率达91%,人数为8万余人,高级工合格率达29%,人数为2.7万人。

  城市下岗转岗职工就业与再就业培训计划。各市(地)企业职工教育机构现已培训在岗职工近68万人次,培训下岗再就业职工15万人次;依托职业院校培训企业在岗职工校均近300人次,下岗再就业职工近100人次,全省共计培训企业在岗职工近12万人次、下岗再就业职工3万多人次;以18个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为重点开展职工培训,全省社区教育机构培训在岗职工和再就业职工近2万人次。全省劳动部门相关机构培训企业在岗职工23万人次,培训下岗职工超过28万人。

  兴农富民服务计划。确定了57所市、县职业学校为首批农村劳动力转移教育培训基地,每个基地平均培训5期以上;各级各类职业学校培训农民近300万人次,劳动力转移培训达45万人次。齐齐哈尔市各类职业学校充分发挥作用,培训37万人次。省农委系统培训农民工50多万人次。

  村村大学生计划。完成了首批培养计划新生招生考试和录取工作,共录取新生2157人;选派计划进展顺利,与省委组织部共同从高校选派了1000名毕业生,已到村里任职。首批“村村大学生”计划实施情况进展良好,受到教育部领导的高度关注,在全国引起了较大反响。

  为落实 “村村大学生”培养计划,动员各高校深入村屯了解农村第一线人才需求现状;制定特殊的招生办法和教学组织、管理及学历认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组织编写专用教材;选拔优秀教师任教。目前“村村大学生”成为高校中学习最刻苦各方面表现最好的部分。二期计划定于12月底招生,计划招生45个专业,共2940人, 均为农村急需的专业。 

  紧缺本科层次人才培养计划。调整专业设置,新增本科专业94个,其中直接为振兴老工业基地服务的专业38个,相关专业15个,合计占到今年新申办专业的56.4%;启动了10大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培训基地的14个培训中心建设工作,目前,已完成了大庆石油学院、哈理工大学、黑龙江科技学院、黑龙江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5所学校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中心建设工作。

  哈尔滨理工大学与哈尔滨电站集团等国有大企业建立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按企业需求以 “产学研+定向”模式进行订单式培养;大庆石油学院与东北三大油田合作,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制定教学计划,培养企业急需的石油工程等方面学生;黑龙江科技学院为切实解决国有重点煤矿人才严重短缺问题,按省政府要求每年为煤炭行业“对口单招、定向培养”400余名科技人才,同时承担大量安全和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

  高层次创新人才和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培训计划。

  为落实全省项目年的部署和省长指示,与组织部、商务厅共同组织,哈工大和哈商大举办了全省招商引资与项目管理领导干部培训班,共培训党政领导干部631人,主要讲授招商引资和项目管理中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训中一些市(地)还与跨国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针对高级经营管理人才急需,在哈工大举办了高级经营管理研究生班;全面启动了“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创新基地”的建设工作,6所高校在一些重点企业设立研究生工作站,以 “订单式” 培养为主围绕企业需求培养人才,瞄准前沿技术领域培养人才。

  大庆石油学院的油田勘探开发、油田建设设计、采油工程研究院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哈尔滨医科大学的哈药集团有限公司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哈尔滨理工大学的哈航集团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东轻集团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哈电站集团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齐齐哈尔一二机床厂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东北农业大学的完达山乳业集团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的哈药集团(中药)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等10个示范基地已全部设立,2005年进基地学习的研究生将达到200人。

  高级研发人员培养培训计划。建立产学研和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与省经委围绕六大基地建设,共同组织高校建立六个校企专业合作委员会:由东北农业大学牵头建立了食品工业校企合作委员会、由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牵头建立了医药工业校企合作委员会、由东北林业大学牵头建立了森林工业校企合作委员会。正在筹备由哈尔滨工业大学牵头建立装备制造业校企合作委员会、由大庆石油学院牵头建立石化工业校企合作委员会、由黑龙江科技学院牵头建立能源工业校企合作委员会。依据校企合作委员会,高校与企业进行了对接。依托大项目建设,高校共培训研发人员500人。搭建高层次人才供需平台,与哈尔滨市政府联合主办了 “为老工业基地振兴服务的高层次人才项目推介会”,推进了哈尔滨市企事业单位的高层次人才需求与高校培养计划对接、高校导师和研究生与企业对接科研项目。

  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对已建设的30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进行验收和部分整合;挂牌重点实验室13个,实施建设的21个;东北农业大学教育部乳品科学重点实验室、哈尔滨医科大学省部共建国家生物医药工程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东北林业大学省部共建生物材料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已通过教育部专家组论证并开始实施;经过积极酝酿和筹备,以东北农业大学为主正在筹建大豆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并已多次向教育部汇报,有望成为教育部科技创新平台。

  上述重点实验室建设,重点是针对全省大豆产业发展、农牧业主辅换位和北药开发需求的农大乳品、大豆研究和医大的生物医药工程。

    校企共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研发中心计划。制定了校企共建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暂行管理办法,首批有12所省属高校申报了29个校企共建研发中心。组织专家到有关高校进行实地考察评估,对6个优秀研发中心给予重点支持,2005年拟把8个有较好发展前景的研发中心作为校企共建研发中心进行重点建设。

  哈工大带头作用突出,已与哈轴集团、哈电站集团、哈飞集团、东安集团、阿继集团、东轻集团六家企业达成了长期进行技术合作的协议,合作完成高速轴承与减振一体化技术、全陶瓷轴承技术等可转让成果24项。

  重大项目支持计划。制订《黑龙江省教育厅振兴老工业基地重大科技项目管理办法》,针对我省重点发展的领域和产业需求,对原始性创新和高技术研发的重大项目给予以一定的经费资助。15所高校申报37项重大科技项目,今年对6个优秀项目重点支持。黑龙江大学成功开发系列新品种农药,其中苯噻草胺中试项目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高新技术成果转化计划。制订《黑龙江省教育厅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管理办法》;选择科技含量高、成熟性好,具有很好发展前景和较大经济效益的应用技术予以资助,进行产业化,首批项目启动已有12所高校择优推荐15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确定4个优秀项目给予优先支持。

  八一农大推广低湿地粮豆机械化垄作生产优质高效配套技术,效益较佳;推广寒地奶牛规范化饲养技术,20多万头奶牛产奶量由4.3吨/头提高到5.1吨/头,高产群产奶量达到了7.7吨/头。

  大学科技园和高校科技产业发展计划。与省科技厅联合召开大学科技园工作会议,制定大学科技园发展规划、加强大学科技园发展的意见等。推进石油学院大庆石油与化工大学科技园建设并准备2005年申报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加强东北农业大学畜牧园区、黑龙江大学软件园等省级大学科技园建设。

  大庆石油学院大学科技园,已建设基地1万平方米,以石油勘探、石油开发、石油化工、复合材料为特色,为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服务,为研究生、本科生创新实习服务。

  资源型城市(地区)转型科技服务计划。制定实施工作方案,成立工作组织机构,指定7所高校牵头,30所高校参与,进行前期衔接和调研工作;举行了高校为资源型城市转型服务计划启动仪式,邀请七个市(地)主管科技工作的领导介绍本地老工业基地振兴、科技发展和经济转型部署,以及对高校的科技和人才需要,共同签署科技合作框架协议。目前,各高校已行动起来,与各市(地)积极进行联系与接触,发出了“关于征集企业项目需求与技术难题的函”,组织高校教师针对企业的需求进行对接和服务。组织高校筛选300个转化前景好的成果项目编印成册、制成光碟,免费发送全省市县和企业,以促进对接。

责任编辑:刘华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