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月19日电 近几年,七台河市大搞发展畜牧业的“主辅换位”,畜牧业发展强劲。然而,矿区自然条件造就的耕草矛盾,成为这里寻求新的增长点的“瓶颈”。
五年后,三分之一牲畜没草吃
记者近日从七台河市主辅换位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2004年,七台河市黄牛及肉牛存栏14.84万头,同比增29.1%;生猪存栏28.32万头,同比增18.8%;山绵羊存栏21.26万只,同比增36.7%。
畜牧业迅猛发展的形势喜人,然而,全市可利用草原面积仅有7.9万亩,仅占全市耕地的0.85%,仅占全市总面积的0.0085%。现全市有牛(把羊折成牛)19.1万个黄牛单位,天然草原每头牛占有275.9平方米,每头牛占有天然牧草230公斤,仅能满足2.7%。眼下,秸秆的利用率已超过60%,根据规划的发展速度要求,到2010年,秸秆资源缺口37% 40%,即将有1/3以上的动物没草秸可吃。
明白一个理儿,算活两笔账
2004年,七台河市畜牧局把“牧草种植示范与技术推广”列为草原饲料站的突破性工作,示范种草5000亩,培育示范大户20户,以此引导农民和牧业户退耕种草的积极性。同时,市畜牧局结合实际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到铁山、中心河等乡镇讲授种植牧草养殖畜禽技术知识。同时登门服务,为大户论证种草养畜项目,请乡镇政府配合,召开村干部会议,帮助研究种草养畜养禽计划。
这些措施的实施,使农户和牧业户明白了一个理儿,算活了两笔账。这个理儿就是按畜牧业的发展速度要求,到2010年应退耕还草40 45万亩,才可以满足40万个黄牛单位草食动物的需求。这两笔账是种粮和种草的经济效益的比较:以高坡地为例,种大豆亩产可达150公斤左右,除去投入的种子、化肥等费用,实际纯收入仅87元。种草以青贮玉米为例,在中等水肥的条件下,亩产籽实可达600 700公斤,产秸秆4000公斤,纯收入约600元。另一笔账是夏季种草,冬季养牛羊,使冬闲变冬忙,一头成牛一年只需1亩地的青贮玉米足够,一头成牛近5年来市场价均在2800元到3200元之间,这又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打破瓶颈,圆绿色经济梦
政策宣传到位了,经济账算明白了,农户和牧业户的种草积极性也上来了。2002年全市种草示范田仅93亩(马场、北兴农场未计其中),2003年突破了3000亩,2004年完成5.6万亩。
铁山乡五星奶牛小区有三户种青贮玉米375亩,可满足200头成牛饲用,如饲喂奶牛,饲用青贮饲料和单纯依靠原料补充料比较,可增鲜奶一吨多。宏伟镇英山村2004年种120亩青贮玉米,36亩紫花苜蓿草,可以满足近400头肉牛饲料需求,每头牛还可节省精料补充料180公斤。吉兴河乡政府在政府院内种了牧草示范田,影响大而且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
畜牧业发展的强大拉动力,群众中迸发出来的向心力,政府对畜牧业前联产业发展的扶持力,三力合一构成了强大的合力,绿色生产力的崛起再也不是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