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月19日电 近日,读者孟新发向记者反映,他儿子就读的乡中学因两位深受学生喜爱的数学和语文教师先后调走,致使该校初三两个班一年中竟有十几人辍学,儿子对读书也失去兴趣,一心想出去打工赚钱。
孟新发认为,农村基础教育薄弱,留不住好老师,一些家庭难以承受学费是造成农村学生流失的主要原因。
据了解,辍学学生中除少部分在家干活,大多数学生投靠城里亲友当起童工,还有极少数学生流落社会。
记者从黑龙江省政协获悉,农村基础教育现状已经引起政协委员们的关注。去年4月,省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就黑龙江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状况进行专题调查,调查结果令人担忧:在黑龙江省农村劳动力中,小学程度占31.1%,初中占49.3%,高中占9.7%,大专以上占0.5%,近80%没有专业技能。
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分析认为,教育投入、师资力量和家庭教育负担过重三大问题困扰农村基础教育发展。近几年来,虽然省政府及各级政府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但因“陈账”过多,现阶段基础教育发展的要求和实际需要相差甚远,个别偏远农村学校连冬季取暖都难以解决。
农村师资力量薄弱,尤其是名师、中青年教师及专业教师缺乏。一位省政协委员调查走访乡镇中学发现,数学、语文、外语、物理、化学等主要学科教师中第一学历为中师的占70%,农村小学中有75%的教师是初中或高中文化,更为严峻的是,为了发展高中教育,大批初中骨干教师被抽调到高中任教,造成初中骨干教师匮乏,教师素质下降。农村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7年。
家庭教育投资负担过重是农村学生辍学的重要原因之一。调查显示,某县2002年农村人均收入是1725元,而该县一个中学生的学杂费、书费、宿费等费用一年开销约为1500元。
省政协委员和专家呼吁,政府有关部门要积极探索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的财政分担体制和规范的教育投入保障机制,努力拓宽教育资金的来源渠道;认真进行农村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工作,增强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加快实施农村远程教育步伐,抓紧落实农村中小学实施远程信息化“校校通”工程;要认真抓好“控辍”工作,加大义务教育宣传;搞好贫困生的帮扶工作,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体的贫困学生资助体系;加强农村中小学校长及教师队伍建设,提高管理和教学水平,把具有教师资质的师范院校毕业生充实到农村基础教育师资队伍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