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黑龙江省委宣传部、省科技厅扶贫解困送温暖、文化科技下乡活动侧记
2005-01-20 10:40:39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月20日电 题:黑龙江省委宣传部、省科技厅扶贫解困送温暖、文化科技下乡活动侧记

    俗话说:“腊七腊八冻掉下巴”。可就在这隆冬严寒的季节,黑龙江省委宣传部、省科技厅共同组织的扶贫解困送温暖、文化科技下乡活动,让去年受灾严重的依安县双阳镇和拜泉县兴农镇的农民兄弟感到了浓浓暖意。

    1月17日上午,依安县双阳镇中心学校广场上彩旗飘舞,人头攒动,农民兄弟从四面八方赶来,热热闹闹地聚集在这里。在捐赠仪式上,副部长赵勤义代表省委宣传部将多方筹措的10万元扶贫救灾款捐赠给双阳镇,并与省科技厅的同志共同将电脑、科普图书、保暖内衣和棉被等物资送到农民手中。

    随后,省委宣传部、省科技厅的同志走访了双阳镇的几户特困户。在一个不足30平方米的土坯房里,42岁的农民赵德友因脑神经脱落瘫痪在床,8年了,翻身、吃饭,样样都得人照顾。因家里困难,他15岁的儿子没念过一天书。由于去年受灾,他家种的粮食还不够自家吃的。看着省委宣传部、省科技厅的同志带来的保暖内衣、棉被和300元慰问金,听着同志们暖心的问候,妻子张春燕流下了热泪,“多亏党和政府一直照顾我们,这个家才能支撑到今天。”

    此行选择依安县双阳镇作为这次活动的第一站,是因为双阳镇近几年受灾严重,平均收成只有四五成。而活动的第二站拜泉县兴农镇也在去年遭受了旱灾、风灾、虫灾等自然灾害。省委宣传部、省科技厅的同志意识到,要解决农民受困的状况,不仅要援助他们以物资,更要给他们送去科技,帮助他们提高抗灾自救的能力。

    农民“点菜”,专家“设灶”,是此次文化科技扶贫活动的一大特点。通过先期调研,省委宣传部、省科技厅根据当地受灾情况和农民生产发展的需要,精心组织了东北农业大学、八一农垦大学、国家大豆工程中心、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的专家,以小分队的形式来到这两个县进行专题讲座,对农民进行大豆、马铃薯、肉牛、肉猪生产的培训。有的专家刚刚从外地赶回哈尔滨,还没来得及进家门,就驱车300多公里奔赴依安、拜泉县农村为那里的农民送科技。

    课堂上,讲的精心,听的认真,许多农民都将专家讲的关键处用笔记下来,并不时向专家提问。双阳镇吉利村的养猪大户宋关林养了50多头猪,他告诉记者:“听专家讲饲料的粗精配比,如何增加猪肉的蛋白质,真是开了窍。原来我只知道怎么让猪长膘,现在知道了怎么才能让猪长得既快,瘦肉率又高。按专家说的‘路子’,今年怎么把猪养好,我心里有了底。专家还给我们留下了电话,我准备引进两种专家介绍的新品种,扩大养殖规模。”镇党委书记卢景芳听了专家们的讲课,说:“感谢省委宣传部、省科技厅的同志在我们最需要的时候,扶贫又扶智。镇里头一次来这么高水平的专家给农民讲课,原来农民们种地、搞养殖,投入大、产出少,现在专家为咱支了着儿,给新一年的丰产丰收奠定了基础。”

    1月18日,兴农镇农民同样得到了省委宣传部、省科技厅输血式的物质帮助和造血式的文化科技支持。送科技下乡的同志带来的大量科普图书,丰富了当地的科普图书室,为农民学科技建立了一种长效机制。

    据省科技厅基础研究与社会发展科技处的同志介绍,省科技厅在兴农镇经过详细调研后,计划投入100万元扶持当地的马铃薯生产、畜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此次活动是为农民学科技搭建了一个平台,真正唱主角的是专家们,省科技厅将动员和组织更多科技人员投入到科技下乡活动中来,助农增收、帮农致富。

责任编辑:朱丹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