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新华网:让“爱的教育”从教师开始
2005-01-21 09:01:04 来源:新华网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新华网黑龙江频道消息:一个9岁的小男孩走进哈尔滨市儿童医院青春期门诊,满脸的淤血把医护人员吓了一跳。孩子妈妈哭着向医生求救:“这孩子整天在课堂上做下流动作,老师怕再这样下去影响别的同学,就让我们家长领回来好好教育。可连说带打都没用,这不,又让他爸狠狠揍了一顿。”

    门诊副主任于泓经过了解才知道,导致这个孩子反复做出不雅举动的是局部炎症,需要进行针对性治疗。她痛心地说:“老师和家长缺乏最起码的性健康教育知识,认为孩子学坏了只有“‘来硬的’”才能改正,结果男孩旧病没好,又得了忧郁症,身心受到极大伤害。”

    2005年1月17日至21日,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晏涵文教授、台湾东吴大学林蕙瑛教授及台湾师范大学卫生教育研究所高松景博士,应黑龙江省教育厅及哈尔滨医科大学性健康研究与教育中心之邀,在哈尔滨对黑龙江省200多名学校性教育骨干教师进行培训。这些教师结束培训以后,将回到各自岗位带动更多的老师做好学校性教育,帮助孩子们健康成长。

    晏涵文教授接受采访时说,性教育既可称为人格教育、人性教育,也是一种“爱的教育”。对孩子们进行性教育,传授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在价值观念上多加引导。

    性:不该成为学校教育的禁忌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青少年的性成熟年龄有逐年提前的趋势。卫生保健机构提供的数据显示,在小学五六年级,已有30%左右的男孩和女孩分别出现遗精、月经初潮等生理现象。而与此同时,学校、家长对孩子的青春期性教育却相对滞后,由于缺乏适宜的性教育,儿童、青少年因性困惑、性无知导致的青春期焦虑症和性观念错位现象逐年上升,与此相关的青少年性犯罪等问题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2003年9月,哈尔滨市开通首部未婚先孕援助热线,两个多月就接到咨询电话2000余个。据统计,学生占全部咨询者的70%以上;在百名怀孕少女中,女学生达到一半以上。从哈尔滨市中级人民法院少年法庭审理的案件中也可以看出,青少年性犯罪占犯罪案件总数的8%-10%,呈逐年上升趋势。

    专门治疗青春期性生理及性心理疾病的哈尔滨市儿童医院青春期门诊,自2001年设立以来接诊了一万多名小患者,其中约有十分之一的患儿是由于学校及家长性教育知识不足、方式不当患病的。

    国内首部青春期性教育系列教材的编者之一、哈尔滨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副教授彭涛认为,时下,青少年的性问题日趋严重,但很多基层教育工作者并没有性教育意识,对这个敏感问题,多数人选择的不是逃避,就是轻描淡写。有一位校长曾公开宣称,学校没有做性教育方面的尝试主要是因为没有合适的教师,“只要有敢讲这种课的老师,就开课。”彭涛说,学校的态度不明确,把性教育的“皮球”踢给老师,只能使性教育课“流产”。

    “学校的性教育具有重要意义。”黑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孟凡杰说,在性的问题上,如果对青少年不能正面引导,不健康的思想、不科学的传闻就会影响他们的发展。眼下,社会上一些丑恶现象的泛滥、不健康性信息的传播,及青少年未婚怀孕、性传播疾病发生率的提高,还有不可回避的艾滋病问题,都迫使教育工作者重视青少年的性教育。

    让育人者先受教育

    经过对授课教师的多次培训,从2004年3月开始,黑龙江省中小学全面开设性健康教育课。哈尔滨市动力区工农兵小学就是其中之一。

    谈起这门课,已从事20多年学校教育工作的校长朱秀清说:“孩子们在学校心里咨询室经常谈到一些与生理卫生有关的问题,而且校园里男孩子互相掏裤子、对男女同学接触起哄的现象经常发生,所以我们想到应该根据学生的生理发育状况,从心理健康教育入手,进行适时适度的性教育。”

    像很多学校一样,工农兵小学也在性健康教育课开设之初遇到了来自家长的压力。一些家长说:“性这个东西是顺其自然的事,该知道的时候就知道了,没必要大张旗鼓地在课堂上讲出来。万一孩子本来不懂,让学校一教反倒感兴趣了,想尝试,怎么办?”

    朱秀清校长说,在性教育过程中,老师学会把握一个“度”至关重要。如果教师只是简单传授生理知识,容易引起孩子们的好奇心,成为互相讥笑的由头。所以要淡化知识讲授,强化保护意识培养,教给孩子自我保护的方法。

    正在黑龙江省首期学校性教育骨干教师培训班上学习的李春雨老师,最初发现孩子们有了的性意识还是通过一张小纸条。“一天,两个男生在课堂上传纸条。我走过去一看,画的是一个小人,穿着三角短裤,还有两个小辫子。”

    李春雨并没有批评这两个学生,而是耐心地给他们讲了有关男孩和女孩的差异,以及正确交友的方式。两个孩子听完蹦蹦跳跳地出去了。

    李春雨感慨地说:“对这些似懂非懂的孩子,我也头疼过。讲浅了他们听不进去,讲深了又怕有负面影响。经过几次培训,我们掌握了一定的方式方法,学生非常接受,曾经强烈反对的家长也都开始欢迎了。”

    “主讲老师要进行知识教育、技能教育和态度教育。教师没有落落大方的态度,娓娓道来的方法,很难取得好的效果,讲还不如不讲。”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晏涵文教授说。

    哈尔滨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副教授彭涛认为,对性教育老师的培养,要采取双管齐下的方式,既要进行救火式的短期突出培训,又要进行细水长流式的继续教育,这样老师才能胜任。

    多方联动构建性健康教育安全网络

    良好的性健康教育不仅可以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也可以促进家庭和社会的稳定。专家建议,社会、学校和家庭应相互配合,形成系统的性健康教育网络。

    首先,加强家长自身素质。孩子性别认知和性心理成熟,主要场所在家庭,家长是孩子获取性知识的第一任老师,是性健康教育的具体实施者,其素质直接关系到家庭性教育的成败。可以通过举办培训班、开展性健康教育讲座等形式,帮助家长摒弃传统性观念和性意识,变滞后性教育为超前性教育。

    其次,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作用。教育行政部门应当认真落实有关政策和规定,为各级学校提供行政支持和协助,并重视对性教育师资的培训和培养,建立有效的推行机制,使学校性教育得以全面、综合、立体、积极地一贯制开展。

    再次,提高全社会对家庭性健康教育的认识。从国外经验看,开展性健康教育越早越好,尤其是在幼儿时期进行性教育,将会对孩子今后性观念的形成起到重要的作用。我国香港等地的性健康教育都是从幼儿开始的。在美国,性教育不仅从幼儿开始,而且主要是由家庭承担。而我国的家庭性教育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目前为止还没有建立起系统的幼儿、儿童、少年、青年的性健康教育体系。

    哈尔滨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教授王丽敏说,为了下一代茁壮成长,尤其不能忽视家庭在孩子性启蒙中的重要作用。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介的作用,利用报纸、电台和电视台等大众传媒,通过开设专栏、座谈等形式,加大宣传,为在家庭中开展性健康教育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最后,加强协调,形成系统的性健康教育网络。理想化性教育的实施,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家庭性教育是学校性教育的基础,学校性教育是家庭性教育的保证,二者要相辅相成。此外,还要加大对大众传媒的监督审查,设置完善的审查制度,杜绝不健康的性信息进入文化市场,为家庭性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责任编辑:刘华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