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大兴安岭境外采伐 私有民营已经形成“气候”
2005-01-27 10:40:48 来源:东北网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月27日电 一粒种子可以长成参天大树,一点星星之火可以成燎原之势。塔河县塔林林场职工高富是大兴安岭第一个以职工个人名义在俄罗斯注册木材采伐股份制公司的人,也是大兴安岭推行境外采伐机制改革受益的第一人,仅04年上半年,他就在境外生产木材2.5万立方米,利润200余万元。目前,全区10个林业局28支境外采伐队伍就有8个林业局20支境外采伐队伍采取了“私有民营”机制。

    大兴安岭自2000年开展境外采伐工作以来,曾在对俄采伐的组织、生产销售等环节中沿用了传统的计划经济管理模式,但因诸多不利因素使得境外采伐工作一度陷入了困境。为此,大兴安岭积极探索非公有制的境外管理模式,积极鼓励引导私营企业、民间资本及职工个人以独资或股份制的形式参与对俄森林资源开发,推进采伐方式由以输出劳务为主向采运销一体化方向转变,并在资金、政策上、服务上给予了大力扶持,积极向国家争取来外贸发展资金、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资金,其中,仅外贸发展资金一项,去年,我区的图强、阿木尔、新林、塔河等林业局就得到了国家1308万元贴息贷款。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资金主要用于洛古河贮木场、古莲贮木场等境外采伐的场地、设备的投入上。同时,各林业局也相应的出台了优惠政策鼓励职工个人参加境外采伐,如阿木尔林业局、塔河县对参加境外采伐的副科级以上的干部,可以享受职务保留、工资不变、待遇不变的政策,极大的调动了职工参与境外采伐的积极性。另外,大兴安岭国际森林开发部积极与国内外企业沟通联系,主动帮助企业选好境外采伐项目,协调办理劳务指标、护照及签证等方面的相关手续,促进了境外采伐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随着“天保”工程的实施,境外森林资源开发已成为我区森林工业转向的必由之路,其巨大的经济利润、社会效益对大兴安岭的意义深远。而“私有民营”的经营管理模式又对我区的境外采伐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其中,塔河县塔林林场职工高富两年来投资400余万元,与俄罗斯企业合作组建股份制公司,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与义务,利润按投资比例分配,各方权责清晰,利益透明,生产中都能发挥各自的优势,从而达到互补双赢,风险共担,利益同享,较好地解决了因资金不足制约境外采伐的问题。仅高富一个采伐企业就盘活塔河县闲置机械设备49台套,安置职工129人,职工月工资达到3000—6000元,最高时月工资超过万元。阿木尔林业局职工何静涛去年出资50万元,组织了50人的采伐队伍在俄罗斯采伐,仅用了3个月就获利20万元,工人最高月工资达到了1万元。今年,他又组织了130人的采伐队伍,机械设备增加到31台套。在他的带动下,阿木尔林业局又有3支私人采伐队伍199人加入到对俄采伐中来。

    “私有民营”机制激活了大兴安岭境外采伐这个细胞,去年,全区境外采伐共完成木材生产30万立方米,输出劳务1510人,境外采伐已经成为大兴安岭支柱产业。

责任编辑:隋洪波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