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致富的路千万条关键在动脑 巴彦果梨一冻即增值
2005-02-07 07:45:34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2月7日电 满打满算不到3个月,150个火车皮、上万吨冻梨从巴彦县兴隆镇流向东北各地。北到黑河,南到沈阳,市场上冻梨本上是“兴隆牌”。

    1月末,记者来到兴隆镇,看到了这个东北最大的冻梨批发市场。冻梨是东北人的传统年货,尤其在乡村。冻梨市场在兴隆镇中心,两万多平方米的空地上,分出了好几十块,每块一层层垛满装冻梨的玻璃丝袋子,有一米半高,上面插着牌子,张三、李二等等。拉梨的车络绎不绝。

    这个冻梨市场,开始没有政府行为,是几个农民示范带起来的。十多年前,几个农民合伙从山东拉回一车梨,梨就卸在院子里,天冷了,梨就冻了,冻梨卖了,农民挣了,接下来卖冻梨的人就多了,现在滚到了一百多人。

    这一百多人,都搞大发了,每年夏秋之际,出去“头山”,山东、河北、甘肃,有梨的地方,就有他们的影子。看好果园,签下订单,就不走了,一直从摘果到装车发运。这些地方,倒梨的人很多,但兴隆镇人讲信用,很受当地人欢迎,吃饭都给打八折。倒梨大户张福祥,被甘肃一家电视台拍了专题片,夸他是搞活经济的带头人。去年10月,他在甘肃六坝乡一次花14万元买断了一个山坡上的果园,每公斤苹果梨价格在0.15元左右,4节车运到兴隆镇变成冻梨批发,每公斤就达到了1元钱,那一把他就挣了4万。今年他又从甘肃运回十多车皮苹果梨,收入十多万元,

    冻梨市场形成之初,有不少部门的人想杀鸡取卵,收费的左一拨右一拨,盯上了梨车。被逼无奈,不少倒梨户把梨卸在附近县城,然后再往兴隆拉,成本增加了很多。兴隆镇政府了解情况后,积极协调各个部门,使冻梨市场又缓了过来。

    兴隆镇冻梨市场的兴隆,不仅让一百多梨贩子发了财,还使几百个下岗职工和农民找到了活干,装卸车的,跑运输的,弄个小车搞零售的,形成了冻梨产业链。兴隆镇高镇长说,依据本地的交通优势,争取几年内让这个冻梨市场发展成有乡土特色的水果大市场,从而带动本地经济的发展。

    高镇长的话有谱,现在冻梨市场有了变化,今年搞冻梨的大户,进了二十多个车皮冻柿子,销路相当不错。几天前,张福祥从桂林发回两火车皮橘子,也成了抢手货。

责任编辑:张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