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黑龙江频道报道 儿童是新年的主角,他们对新年有愿望、有梦想,他们在父母的呵护下健康成长。新年,他们有漂亮的礼物--玩具、衣服、书籍,而他们并不知道,还有这样一群和他们同龄的人却过着并不幸福的生活。新年他们并不奢望有漂亮的礼物,只希望能吃上一顿肉或是能继续上学。在新年之际,记者把目光投向了农民工子女,了解他们的梦想和愿望,倾听他们的心声。
龙龙的星语心愿:“爸爸,我还要继续上学,行吗?”
龙龙是一个10岁的小男孩,他扯着爸爸的衣角说:“爸爸,我还要继续上学,行吗?这是我新年最大的愿望”。
龙龙说,他的老家在安徽省六安县一个农村,6岁的时候和爸爸妈妈到大庆打工,爸妈没有正式工作,所以到处打零工。妈妈卖过菜、摆过地摊、给人家做过衣服;爸爸扛过麻袋,做过水泥工,捡过易拉罐。爸妈为了让他长大有出息,在到大庆的当年,利用在家攒的一些钱,和同龄的小朋友一起上了学。4年过去了,妈妈为了龙龙上学,拼命赚钱,身体累垮了。现在能挣钱的就是爸爸,家里的钱全都给妈妈治病了。爸爸说,过完年就回老家给妈妈治病,城里的医药费让我们承受不起,以后不能上学了,要和爸爸回老家干活挣钱。
据龙龙的老师讲,龙龙和城市里的孩子比,非常懂事,懂得关心人,勤奋努力,学习在班级一直名列上游。如果龙龙不能再上学了,会很可惜的。
学校放寒假了,现在的龙龙每天陪在妈妈的身边,给躺在病床上的妈妈讲故事,爸爸则出去打工,要很晚才回家。所以一天三顿饭和家里的活落在了龙龙身上。
“这么辛苦,累吗”?记者问。
龙龙笑笑说,不累,因为我每天都给妈妈讲故事,逗她开心。晚上等爸爸回来。
龙龙说:“我最喜欢天上的星星,每天等爸爸妈妈都睡着的时候,就会跑到外面看一串串的星星。过年我并奢望有漂亮的礼物,只希望过完年后,还能继续上学。”
新年如果有一双红舞鞋该多好
冬天的哈尔滨是寒冷的,记者找了好久才找到小冬云的家--位于哈尔滨市道外区的一个平房里。当推开小冬云家门的时候,只见一双明亮的大眼睛盯着记者。很快地小冬云便和记者熟悉起来,看得出她并不害怕生人,而且摆了很多造型,让记者来拍照。
小冬云是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今年11岁了。她说,住在这片平房里的人大多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外来务工者,其中的大多数又是以收废品为生。
小冬云说,十二年前,爸爸妈妈从山东沂蒙来到哈尔滨,他们租下一个大棚种西红柿;十二年过去了,除了多了一个十一岁的女儿,多了一个二十一岁的劳力--姐姐初中毕业便开始卖菜了。这个家庭似乎没有太大的变化。十来平米的房子,一张大炕占了三分之二。
小冬云活泼好动,很喜欢跳舞,见记者好奇,立即在炕上来了一个下腰,一个倒立。借着这个机会,记者问小冬云新年有什么愿望。
小冬云说:“如果有一双红舞鞋该多好啊!”看得出小冬云的那双大眼睛充满了渴望。
当问起长大以后的理想是不是要去当舞蹈老师,小冬云的眼睛黯淡下来,“我怕自己长大了跳不好”。
据了解,小冬云所在的学校4年级有两个班,一个普通班,53人;一个“校中校”班,20人。小冬云说普通班的孩子都要自己带水喝,但“校中校”班的教室里有饮水机,“他们带个小茶缸便可以倒水喝了”,说这话时小冬云眼里是无尽的羡慕。
一家人幸福,是我最大的愿望
假期生活,是许多孩子最快乐的时光。然而12岁的小艳凤的假期生活,却是平淡而枯燥的,写完寒假作业,便是做家务。
小艳凤说,1997年,自己家的粉条生意赔了,外面的欠款收不回来,债主却连连上门。阜阳(安徽省)是呆不下去了,无奈之下,父母背着一万多元的债务,带着哥哥小龙和自己远走哈尔滨。祸不单行。妈妈患上了乳腺增生,父亲的身子也累垮了。现在,家里就靠父亲在外面拾些破烂为生。全家挤在一间不足十平米的平房里。
小艳凤说,她平时最喜欢看的是漫画。由于家里没有报纸,只能从爸爸在外面收到的废品中找一些报纸,然后很小心地把它们挑出来,一个版一个版地找漫画看,因此,她也知道了哈尔滨有一份叫《新晚报》的报纸。
唯一让小艳凤高兴的事就是去哈尔滨青少年宫。因为,不久前哈尔滨市青少年宫合唱团来学校招人,由于在学校做过主持人,老师推荐了艳凤。小艳凤很珍惜这个机会。因为,她知道,要想比别的同学强,就要付出更多的辛苦。现在小艳凤每个周末都要排练二个小时的合唱,那是艳凤最快乐的时间。
记者问小艳凤,过年了有什么愿望。
小艳凤说,希望妈妈爸爸的病快点好起来,一家人幸福。
天渐渐的晚了,送记者出来的时候,艳凤穿着妈妈的羽绒服,在雪地上挥着手,像个小女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