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2月18日电 北安市把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产业来抓,成立了市劳动力转移工作专职办公室,加强了宣传引导、市场对接和信息服务等关键环节的工作。当年,市乡村通过组织干部外出造访“五友”,即亲友、朋友、战友、同学、同事等,帮助农民与外地用工单位对接用工协议就达4000余份,使全市首次有组织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达25000人,实现收入9800万元。
为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文化技术,努力创造具有北安特色的“劳务品牌”,这个市还紧紧抓住被国家确定为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50个试点县之一的有利契机,大力整合教育资源,多渠道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赵光镇针对农民文化低、缺乏劳动技能这一特点,从加快劳务经济发展、提高劳动力转移质量角度出发,采取了镇校联合的形式,将首批68名农村女青年送到北安市职业技术学院进行免费缝纫技术培训。海星镇针对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的进一步实施,把促进劳动力转移工作与市场需求相对接,同绥化林业技校合作,抢先培训车、钳、铣和电气焊等大企业急需专业技术人才,并实现了“订单”式输出。
这个市还把做强做大劳务经济纳入干部工作考核目标,实施“一把手工程”和“一票否决制”,从组织上强化了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的领导。政府搭桥,引领“往哪走”。出台了《北安市关于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的意见》,取消农民进城务工的各项政策性限制、解决农民工子女就学问题,解决农民工后顾之忧。去年全市转移剩余劳动力已达28000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40%,实现收入1.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