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报讯在黑龙江省军区驻珍宝岛某部,有一位被官兵和边民称为“军嫂律师”的军嫂,她以满腔的热情为官兵和驻地边民解决了一个又一个涉法难题。她家的电话也被官兵称为“军嫂热线”。她就是该部通信连连长蒙高斌的爱人何鹭霞。
何鹭霞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为了支持丈夫的工作,2002年7月,她辞去县司法局的工作,带着不满2岁的女儿来到北国的军营。战士们听说嫂子是法律专业本科毕业,个人或家庭遇有涉法难题时,都来找何鹭霞请教,她总是不厌其烦地耐心解答。为提高官兵解决涉法问题的能力,一次,她对丈夫说:“我到你们连队去给战士们讲讲法律课吧……”就这样,何鹭霞成为连队的义务法制教员。
在给战士授课过程中,何鹭霞与这些兵弟弟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她将战士个人及其家庭的涉法难题当成自己的事来办。战士小王入伍前,家里给他定了一门亲,给女方家送了1万多元的彩礼。可小王入伍不久,女方即解除婚约,并不愿退还彩礼钱。小王为此感到非常苦闷,训练之余给何鹭霞打电话,请嫂子帮帮他。何鹭霞告诉小王说:“你别担心,嫂子为你想办法。”随后,她多次给女方家打电话,给他们讲理说法,劝说女方退还彩礼,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这样的事情多了,何鹭霞家的电话也就热闹起来。在一次法律课课间休息时,战士小李对何鹭霞说:“嫂子,你家的电话都成我们连队的热线了。”从此,何鹭霞家的电话就被战士们称为“军嫂热线”。
去年4月的一天,一名战士给何鹭霞打来电话说:“嫂子,我们班孙班长的弟弟被人打伤住院,孙班长的情绪很不稳定,想回家找对方‘算账’,您能来劝劝他吗?”放下电话,何鹭霞将女儿托付给邻居,便匆匆赶到连队,对小孙进行耐心的说服教育,告诉小孙要相信法律,并决定亲自去小孙家帮助解决此事。经过两天两夜的旅途颠簸,何鹭霞终于来到了位于吉林省一个偏僻小山村的小孙家,当她看到小孙家还住着土坯房时,当即将2000元钱交给小孙的父亲,让他尽快带受伤的儿子到医院治疗。随后,何鹭霞以委托代理人的身份帮助小孙的弟弟将打人者起诉到法院。最后,经过法庭调解,双方达成协议,对方赔偿了小孙弟弟的医疗费、误工费等费用1万余元。
近2年时间里,何鹭霞共帮助战士及其家人解决涉法难题30余起,挽回经济损失近10万元。
在为战士们提供法律服务的同时,她还将“法律热线”延伸到驻地,免费解答边民的法律咨询,化解邻里纠纷。渐渐地,边民遇到涉法问题,总会想到给该部的“军嫂热线”打个电话。
今年1月,驻地某小学学生张某在与另一同学玩耍时,被对方推倒在地造成手臂骨折。张某的父母在外地打工,家里比较贫困。张某的爷爷找到学校和另一名学生的家长,要求他们支付医疗费,可他们却互相推诿。由于没有钱支付医疗费,张某躺在医院不能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张爷爷得知该部有个“军嫂热线”后,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拨通了电话。听了老人讲述的情况,何鹭霞多次找到学校负责人和另一名学生家长,向他们详细讲解未成年人保护法及民法的有关规定,并请学校的主管单位某林业局出面协调,最终达成了赔偿协议,为张某要回了8万余元的医疗费、伤残补助金等。
随军2年多时间里,何鹭霞用自己的无私奉献赢得了官兵和边民的尊重,一封封感谢信、一面面锦旗送到该部,促进了军政军民团结。何鹭霞也先后获得“珍宝岛好军嫂”、“三八红旗手”和省军区“北疆好军嫂”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