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哈尔滨2月22日电 2004年,哈尔滨市把加快老工业基地改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有机结合起来,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扎实开展“招商引资年”和“改善环境年”活动,全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量首次突破500亿元,提前一年超额完成“十五”计划目标。投资总量规模达532.6亿元,比上年增长22.2%,再创2000年以来新高,投资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36.4%,拉动GDP增长5.3个百分点。
调查显示,去年四季度,哈尔滨市固定资产投资景气指数为103.2,与上季度持平。其中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景气指数为117.4,比三季度上升10.1个百分点,继续保持在景气区间平衡运行。
实感实录
爱达投资置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昌达是市长两赴上海“请”来的投资者。在哈尔滨投资以来,感动于市政府的诚信,他用自己在哈尔滨投资的切身体验作“广告”,以商招商,引来上海百联集团来哈尔滨投资6亿元建设大型购物超市。来哈尔滨投资3年多来,王昌达已把哈尔滨当成了“第二故乡”,日前牵头在哈尔滨举办了“2005中国企业发展及商业地产峰会”,吸引了全国众多企业家参加,把哈尔滨推介给更多投资者。
从开始投资建设市政府行政服务中心大楼,到去年又追加投资7.4亿元开发房地产,大连毅腾房地产开发公司总经理崔业安感触很深:市政府说到就能做到,哈尔滨的投资环境越来越好。在这样的城市投资,我们希望无限。
专家点评
投资的快速增长,促进了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增强了经济发展后劲,对于我市加快发展,缩小与全国先进城市差距,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投资规模的扩大与积累水平的提高,标志着我市在推进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七大投资拉动力”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七大投资拉动力
拉动力一 大项目投资力度加大,对全市经济发展的牵动作用增强。2004年哈尔滨市以振兴老工业基地为契机,努力推进、加快实施大项目建设,投资规模创历史新高,大项目投资对全市经济发展的牵动作用增强,成为全市投资增长的重要支撑。
拉动力二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农业投资增势喜人。2004年哈尔滨市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以大城市的规模效益和集聚能力带动县域经济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县域投资规模壮大,增长势头强劲,农业投资增势喜人。
拉动力三 老工业基地改造全面启动,工业投资力度加大。2004年哈尔滨市全面启动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提出“建立新体制、引入新机制、构筑新结构、采用新方式、注入新活力”的“五新”目标,规划了590个项目,全年工业投资总量规模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投资力度加大,增长势头强劲。
拉动力四 民间投资占据半壁江山,成为推动全市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2004年哈尔滨市紧紧抓住老工业基地改造的历史机遇,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大力吸纳外地资金和民间资本,打造全市经济发展新优势。
拉动力五 引进内资与外商投资同步驶入快车道,双向驱动经济发展。2004年哈尔滨市继续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扎实开展“招商引资和改善环境年”活动,全年引进内资与外商投资同步驶入快车道,双向驱动经济增长。
拉动力六 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得到强化,为经济发展提供重要保障。基础设施是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实现工业化、城市化的重要前提。2004年,哈尔滨市围绕老工业基地振兴和松北开发两大主旋律,以加快城市建设、改善环境质量为重点,积极推进重点路桥和生态型园林城市建设,注重延展城市文化内涵,提升城市知名度,巩固卫生、教育、社会保障事业的基础地位,城市功能日臻完善,对外来投资者的吸引力显著增强。
拉动力七 开发松北新区,提升城市载体功能。松北新区的开发成为我市投资领域最大的“亮点”,房地产业捷足先登领跑势头明显,江北这块“热土”所蕴含的商机与潜力逐年显现,众多本地与外埠开发企业纷纷将注意力投向江北。到2004年底,进驻江北开发建设的房地产企业已达30家左右。展望未来,随着松北新区集中供热、三环路、越江隧道等基础设施的完善,松北新区将成为带动哈尔滨市经济实现全面振兴的又一重要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