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哈尔滨2月22日电 春节期间是哈尔滨市各大商家集中促销的黄金时段,很多商家也借机在价格标签上大做文章,提高原价再打折已经是商界公开的秘密,而“建议零售价”也当之无愧地成为误导消费者的价格欺诈手段。
连日来,记者不断接到在春节期间购物后发现价格欺诈的投诉。哈尔滨市南岗区消费者刘女士反映,春节前她在南岗区一商场购买了某品牌的两件新衣服,当时标价为350元,打8折后280元购买,但春节过后,她又去商场逛发现那件衣服标价就是280元,但是不打折。这让刘女士很恼火,如果不是看那件衣服打折她可能就不会买,不过幸好还没继续打折。
据哈尔滨市某商场的有关管理人员透露,这种抬高原价虚假打折的现象在商场、超市内都很普遍,这主要是为了迎合消费者不打折不买的消费心理,尤其是在春节期间销售旺季,这是扩大销售额的有效手段。一些以个体商户为主的商场,往往是以建议零售价、标牌价为幌子欺诈消费者。一般建议零售价、标牌价要高于商家标注的零售价,有些甚至高出两倍以上,因此实际销售价格即使打到5折以下依然有利可图。
据黑龙江省消费者协会有关人士介绍,建议零售价虽貌似明码标价,但标价虚高,不符合实际,涉嫌误导消费者。建议零售价本来是厂家为了防止商家漫天要价,增加商品价格透明度的手段。但一些厂家为了促销商品,有意将建议零售价定得很高,使其成为厂商联手蒙蔽消费者的手段。
记者从省物价部门了解到,国家出台的有关价格法规中,至今还没有建议零售价这个概念,因此厂家和商家便在这方面大做文章。建议零售价如何定也没有一个标准,厂家漫天标价,所以最终演绎成厂商联合欺骗消费者的手段。
据业内人士介绍,相对于商家给消费者的让利来说,商家从厂家那里得到的实惠更大。一件衣服,多的可以净挣上百元,最差的也能挣二三十块钱。经销商从厂家进货,一般是3折左右,有些甚至打到2折以下。在批发市场,批发一般是4~5折,零售则是6~8折。因此建议零售价、标牌价的利润空间很大。
正常情况下,建议零售价的制订应有一套严格、科学的程序和方法,它是厂家根据产品的成本、质量、销量和品牌、技术含量的价值,同时权衡考虑商家应得的利润和消费者的承受能力,按一定的公式套算而得出的。但受利益驱动,少数厂家为招徕更多的批发商和零售商,有意把标牌价定高,让商家感到利润丰厚。同时,商家还可以利用那些实力较强、名气较大的生产厂家的信誉度来吸引消费者,从而使建议零售价出现了无序和泛滥。由于价格法规定的价格欺诈行为中,没有列入建议零售价,厂商也借机钻了法律的空子。
有业内人士指出,差额悬殊的价格,扰乱了整个市场秩序,受害的不仅是消费者,还包括那些正规厂商。工商和物价等管理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规范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