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2月23日电(记者 雷蕾)今天,齐聚在中国企业家论坛第五届年会的南北商届精英展开了一番唇枪舌剑地辩论,探讨南北企业家在管理机制、管理文化等各个方面的特色和差异,共同发现各自在企业管理方面的长处和缺陷,以此共勉,相互提高。
大话南北企业家差异
北京华远集团董事长任志强说:“如同战略这个词在中文中既可以当动词也可以当名词,当名词是你要干什么,动词是你要怎么干,我们讲笼统的战略不知道是名词还是动词,我想这也是南北方文化差异的一部分。南方当时认为没有禁止的我都可以干,北方人没有允许的我就不能干,所以这两者在发展上有巨大的差别。”
接过话茬,来自浙江的阿里巴巴网络有限公司CEO马云说:“北方企业家说我能做什么,我会干什么。南方企业家则会问我该怎么做,这就是南北企业家的区别。”
SOHO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潘石屹举了这样一个例子说明他眼中南北企业家的差异:现代建筑有一个规定,就是窗台的高度是90公分,可是现在科技进步了,我们在北京做了落地式玻璃,上海发展商说我们违背建设规范,上海企业家做的都是落地窗台,但是交房的时候都在窗户90公分的地方拦上一根铁丝,等检查完了入住的时候拿一个螺丝刀卸走就可以了。
上海成开集团总经理倪建达则认为:南方企业家把自己当成职业人,对他们而言首先是生存下去,老板是谁不管。北方企业家一开始就是为国为民,把振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己任。但随着资讯越来越发达,我们这种差异正在逐渐缩小,企业家地域性的差异正在交流合作的过程当中慢慢缩小。
找出差异形成合力
浙江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说:“南北你强还是我弱都不重要,关键是把双方的差异找出来形成一种合力。现在这个社会是合作的时代,我们不仅要南北交流,东西合作,还要经济全球化。如何把自己的实力和竞争力发挥好,这是总的主题。南北之间的优势完全可以互补,现在中国的企业真正能跟世界五百强抗衡的大企业还不多,我们南北对话有利于双方,有利于各派企业发挥优势,南方做得细、精、扎实,加上北方的大手笔,共同为全社会谋利益。”
任志强认为,我们最大的问题恰恰是把它分成南方和北方。中国除了工商文明以外,另外就是公民社会很重要。我们现在老是讲市民社会而不是公民社会,假定都是公民社会的话这些问题就都解决了。制度是统一的,就没有因为政府的控制和垄断造成的问题,那时候我们的政府管制可能更加市场化,所以那时候我们企业之间的差别,比如南方和北方企业家的差别可能就没有那么大了,而现在还是有很多因为制度背景留下的结果作为了南北企业家的差异。
潘石屹也认为,如果再过分谈论北方南方的区别则是一种狭隘,很多人写上海人和北京人的区别,其实这些区别都是小市民的区别,真正的企业家大部分是相通的。在今天,中国的企业家应该更加国际化。
香港总商会董事长翁以登也赞同最终的目标是国际化这一观点。他认为,区域性的差别不应该变成注意力差异。区域分别不能变得极端化,现在中国最大一个障碍就是区域保护主义,把区域分别弄成一个反面,不是互补的,而变成了互相抵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