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哈尔滨2月24日电大兴安岭林区雷电监测及雷击火预警服务系统于今年正式启动,监测系统将林区纳入有效防范雷击火的“安全网络”。
记者从黑龙江省气象局了解到,总计投资1000多万元的“大兴安岭北部林区雷电监测及雷击火预警服务系统”由内蒙古和黑龙江两大省区共同建设。整个监测系统“安全网络”由雷电监测站、自动气象站和数据处理中心组成。这一在我国首次在大面积林区应用的技术,将改变过去森林火情监测只能依靠飞机巡查或人工瞭望等传统方式,提高数据统计的准确性。
大兴安岭北部林区横跨黑龙江、内蒙古两大省区,是我国重点国有林区,也是松嫩平原及东北地区的天然生态屏障。这一林区也是森林火灾的高发区,春秋两季的大风干旱等气象原因导致几乎每年都有森林火灾发生;同时,由于该林区在春夏之交极易发生雷暴,因而又成为全国雷击火的高发区,森林火灾给国家财产尤其是森林生态安全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据黑龙江省气象局有关人士介绍,这些雷电监测站将和遥感监测系统共同工作,将“落地雷”的时间、地点,林区火险等级、风力、土壤干燥情况等数据在第一时间传送到数据处理中心。这一雷电监测系统不仅可以帮助气象部门及时、准确地监测“判断”雷击火点,报告林区火灾情况,为森林防火提供科学的气象服务,而且能够为事后查找起火原因提供依据。
责任编辑:隋洪波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