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敬老院里的“保姆院长”——记鸡西市鸡冠区红星乡敬老院院长纪玉荣
2005-02-24 21:31:07 来源:东北网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224日电 题:敬老院里的“保姆院长”——记鸡西市鸡冠区红星乡敬老院院长纪玉荣

      
记者 杜丽华

   
纪玉荣,鸡西市鸡冠区红星乡敬老院院长。因为全院只有两个人,她一人身兼数职,保姆、清洁工、炊事员、饲养员……院里的老人们都喜欢亲切地叫她一声“保姆院长”。

   
红星乡敬老院座落在鸡西市东北角的一个小山冈上,从1991年到现在,纪玉荣当院长已经整整十四年了。敬老院里的十几位老人都是乡里无儿无女的孤寡老人,那时的敬老院杂草丛生,一间摇摇欲坠的平房到处都是垃圾,一到傍晚,屋里的蚊子铺天盖地。

敬老院是乡办的,院里老人的生活费原本应由老人所在的单位承担,但由于种种原因,很多单位从没向敬老院拿过一分钱。没有了养老费,老人们的吃饭、穿衣、取暖样样都没了着落。纪玉荣想要让老人们吃好穿好,就必须自己干。开春时,她带着几位有劳动能力的老人开荒种地。

   
整地、起垅、买种……种上了苞米、大豆、绿豆、地瓜、花生、茄子、豆角。当年秋天,他们就收获了苞米1万多斤,黄豆5000余斤。纪玉荣把黄豆换成大米、豆油,又马不停蹄地张罗着抓猪崽、鸡崽、鸭崽,就这样,小小红星敬老院粮、油、菜、肉、蛋全部实现自产。第二年春天,她又在房子的周围栽上了樱桃、杏、李子、海棠等果树3000多棵,1995年开始,老人们就吃上了自己果园里的水果。  

   
纪玉荣今年60岁,说话大嗓门,笑声爽朗,干活麻利,虽然只有小学文化,却有着一般农村妇女没有过的经历:16岁入团,20岁入党,当过民兵排长、团总支书记,干过村妇联主任、村党支部书记。也许正是这种宝贵的人生历程,才让这位普通的农村妇女有了超乎寻常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来到红星乡敬老院人们都会发现,纪玉荣住的房间总是紧挨着病号的房间,原来这是她特意安排的,为的是方便照顾有病的老人。孙忠岭老人是在纪玉荣来的第二年病倒的,前列腺肥大、便血。纪玉荣把他安排到隔壁的房间,每天晚上一有动静,她马上就过去看看。最让老人难以忍受的是,憋得生疼也尿不出来。按照医生的嘱咐,纪玉荣每天用热毛巾为老人热敷,用插导尿管给老人导尿。就这样,纪玉荣尽心尽力地侍候了老人5年。老人临终前握着纪玉荣的手说:闺女,苦了你了,没有你,我老汉活不了这些年哪!说着说着老人闭上了双眼。

在敬老院的13年间,纪玉荣共送走了26位老人,其中有10位是瘫痪病人,炕上吃炕上拉,她都是尽心尽力不让老人遭一天罪。院里还有一些患老年痴呆症的老人,有的老人把大便甩得满墙都是她就不厌其烦地擦洗。有人无法理解,纪玉荣却说:他们都是无儿无女、孤苦无依的老人,我在这里一天,就给他们当一天亲闺女,对自己的父母,有什么可嫌弃的呢!

   
如今敬老院各方面的条件比以前好多了,但纪玉荣仍然坚持她的原则就是能省就省。日常用的家什,只要自己家里有多余的,她都往院里搬。她将老人不穿的衣服扎成拖布,就连老人穿的拖鞋都是她自己动手做的。为了省点煤钱,每年春季纪玉荣都起早贪黑的上山打柴,就这样,纪玉荣带着老人们精打细算地过日子,并不富裕的大家庭却过着幸福的生活。

   
纪玉荣把敬老院办得红红火火,在赢得群众广泛赞誉的同时,一项项荣誉也接踵而来,全国敬老好儿女金榜奖省、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但她知道,这既是上级党组织对自己的肯定,更是对她的鼓励和鞭策。她说: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力所能及地做了我应该做的事,每次我接过那鲜红的荣誉证书,都觉得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60
岁的纪玉荣,早到了该退休的年龄,但她说:只要党和人民信任我需要我,我就愿意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继续干下去。让岁月不老,夕阳更红!

责任编辑:张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