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哈尔滨:大手笔振兴老工业基地
2005-02-25 00:00:23 来源:新华网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自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以来,哈尔滨市不再把目光局限于一个企业或一个产业,而是坚持科学发展观,从整体振兴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促进老工业基地振兴,使出大手笔,呈现新气象。

    变就事论事为战略谋划

    由于国有经济比重大、分布广,国企状况直接影响着整个城市的兴衰。多年来,哈尔滨市一直把国企改革作为重中之重,采取了一系列针对单个企业的措施,可是收效不尽如人意。事实证明,就事论事的“战术型”打法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党的“十六大”关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提出,为哈尔滨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同时也使哈尔滨市委、市政府在深刻的反思中,认识到了“战略”的重要性。哈尔滨市市长石忠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不是过去简单的脱困,而是从“老”到“新”的脱胎换骨的过程;不是一般性的规模扩张,而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全面振兴;不是某个行业或企业的调整改造,而是建立具有竞争力的新型工业化体系;不是仅仅实现局部闪亮,而是实现区域经济的整体振兴;不仅仅是经济振兴,而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变南北迥异为两岸繁荣

    美丽的松花江从哈尔滨中间穿过,但这个城市却江南江北境况迥异。江南承载了城市的绝大部分人口和功能,而江北大部分土地没有得到开发和利用。江南的拥挤不堪导致经济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小,甚至影响了招商引资,可是仍鲜有企业向江北拓展。

    市长石忠信说,按照“振兴老工业基地不仅是行业或企业的振兴,而是区域经济整体振兴”的思路,哈尔滨市集中精力抓了城市规划工作,科学调整城市功能。将靠近松花江北岸的大片土地规划为松北区,同时将江北的呼兰县改为呼兰区,实施松北、呼兰区域性整体开发。在此基础上,哈尔滨规划了以市区为中心,以100公里(1小时车程)为半径的“1小时都市经济圈”。都市经济圈包括核心区、辐射区、拓展区,各自承担不同的城市功能。

    哈尔滨还将改造老城区和发展工业园区工作同时启动。按照战略规划设计,老城区内的工业企业全部搬迁,纳入新建立的工业园区。目前,汽车、食品、医药等园区建设已粗具规模。2004年,汽车工业园新开工18个配套项目;机电工业园配套企业达到200户,完成配套产值5.6亿元;化工产业规划了12个项目,总投资82.7亿元。与此同时,老城区则积极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信息、会展等现代服务业,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此番变化使哈尔滨工业由原来的“遍地开花”开始向“优势产业地位突出、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传统产业特色明显”的新格局转变。

    变封闭改革为开放式改造

    哈尔滨市副市长丛国章对记者说,过去由于国企向银行贷款难和利用外资少,导致国企改革很难迈开步伐。自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后,哈尔滨市树立起了大开放、大调整、大发展的新理念,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哈尔滨啤酒集团有限公司国有股的成功转让,拉开了这场“开放式”调整改造的序幕,为世界所瞩目。此次国有股权转让通过市场化运作,引起了世界两大啤酒巨头———全球排名第一的美国AB公司和全球排名第二的南非SAB公司的激烈竞争,最终哈啤创造了以总价值10亿多元转让给AB公司的神话,既实现了最大限度的保值增值,又使哈啤这一“地方品牌”一跃跨上了“世界行业巨头”的平台。香港理工大学教授朱文晖评价道,哈啤股权变更在振兴东北的大背景下显得意义十分重大,它使得国企改革的核心———产权改革从根本上破题。

    在“哈啤神话”的引领和影响下,哈尔滨一批大企业纷纷与国内外大公司进行重组谈判,并取得实质性进展。其中,哈药集团实行整体对外重组,增资扩股后资产达105亿元左右,实现了投资主体多元化,形成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运行和管理机制。哈药集团重组和哈啤国有股权转让一同被评入“2004年中国十大并购事件”。

责任编辑:张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