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哈尔滨2月25日电 19日,哈尔滨某律师事务所的张律师正在办公室阅卷,两个民工打扮的男子走进来,焦急地说:“我们是动力一工地民工,包工头欠我们1000多元工资,求您出面帮帮忙。”张律师觉得金额太小,不值得打官司,两人便失望地走了。
三天后,他们再次找到张律师,悄悄地说:“我俩挖坑时挖出一坛金条,包工头要交公,我们不干,他才扣我们工钱。” 张律师问:“你们挖到什么金条了,拿给我看看。”一民工从兜里掏出一根黄灿灿的金条。另一民工说:“不知是真是假,您能不能帮我们检验一下。是假的,就交上去,要是真的,最好能卖了。” 张律师掂了掂金条,说:“好吧,我找银行帮你们鉴定一下。”
张律师拿着金条来到银行,经鉴定是纯金,一根能值两万元。第二天,民工把装金条的坛子搬到律师事务所,他们要价30万元,张律师讨价还价到20万元。但俩民工有个条件,就是把拿到银行鉴定、锯了一小块的那根金条留下作纪念。张律师取出20万元买下民工新拿来的19根金条,心想这一倒手就能净赚18万元,便说:“有了这20万元,那1000多元工钱就别再要了,免得因小失大。”随后,他再次来到银行。经鉴定,这19根金条全是假货。
责任编辑:朱丹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