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牡丹江将建成俄罗斯的“粮袋子”和“菜篮子”基地
2005-03-15 11:22:51 来源:东北网-牡丹江日报  作者:刘加勇 王启华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牡丹江3月15日电 牡丹江农产品对俄出口从五年前的5万吨增加到去年的15万吨,但离俄方远东居民的生活要求还有很大差距,若是再过5年,每年按照两成计算,对俄的农产品年出口可增加到80到100万吨,真正成为俄的“粮袋子”和“菜篮子”基地,每年就可为牡丹江市每年增加150亿元的产值,该市百万农民每人每年就可就可增加收入200元。

  由于俄远东地区农业生产能力逐年下降,导致农产品市场需求矛盾日益突出。据了解,远东地区粮食只能保证需求量的15%,每年缺口80万吨;蔬菜只能满足需求量的50%,每年缺口40万吨;肉和肉制品自给率50%,每年缺口40万吨;奶和奶制品自给率52%,每年缺口60万吨;水果只能满足需求量的20%,缺口40万吨。饲料粮的缺口更大,大豆、玉米、小麦等饲料粮是长期需要的商品。目前俄罗斯市场的农产品大部分从国外进口,主要农产品市场价格常年居高不下。这些缺口的农产品若是有一半从最近距离的牡丹江进口,每年就可为该市增加150亿元的产值收入。

  围绕这个目标,今年牡丹江市要重点做好项目开发、用好用活国家和省的优惠政策,以及实施“大牡丹江”战略的区域发展规划这3篇文章;发展大加工,构筑对俄经贸科技合作和地方经济发展的新优势;建设“大通道”,叫响牡丹江对俄经贸合作“大通道”品牌;培育大物流,建设境内外相互链接的市场营销网络;拓宽经贸合作领域,在资源开发上实现新突破;做强做大龙头企业,不断壮大外经贸企业群体。

  牡丹江市在园区建设、培育对俄农副产品出口基地、建设通畅的进出口渠道上实施突破;强力推进牡丹江、绥芬河、东宁对俄进出口加工园区建设,加速形成布局科学、利益联结、分工合理、优势互补、相互支撑的加工群体,打造品牌,培育名牌,构建全省最大的对俄进出口加工基地;形成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外向型农业产业链条,进一步提高该市农副产品在俄罗斯市场的占有率,巩固远东地区“菜篮子”和“粮袋子”地位;该市正抓紧建立现代物流市场体系、设施网络体系和物流信息体系。同时通过市场规模扩张,大量吸纳和分拨中俄进出口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