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呼兰城乡聋哑儿童从1:1变成1:4 优生优育难点在农村
2005-03-21 10:41:14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杨兴文
东北网3月21日电 10年前聋哑学生城乡比例为1:1,现在这个比例为1:4;农村聋哑儿童先天与后天的比例为1:3。做出这一统计分类的,是呼兰区聋哑学校校长宁福奎,他说优生优育难点在农村。
宁福奎介绍,10年前,呼兰区聋哑学校有30名学生,城乡基本各半。现在,该校有51名学生,家在农村的40人。10年来,农村人口在相对减少,城镇人口在相对增加,但聋哑儿童比例却城乡“失调”,问题就在于农民的文化素质和农村的生活水平,说的再白一点儿就是优生优育意识不强。“在呼兰,聋哑儿童的入学率基本上是百分之百,所以我们的统计有说服力。”
宁福奎说,聋哑学校曾接收过三个聋哑胞兄弟。他们的父母在发现老大是聋儿后,又连生了两个孩子,结果都是聋儿。医生断定,近亲结婚使他们的孩子成为先天性聋儿。像这样的例子不止一个,更可怕的还有当年毕业于聋哑学校的学生,又将他们聋儿送回母校。
如果说先天性聋儿是没有办法的事儿,那么后天因素致聋的则更让人痛惜。宁福奎说,全校40名农村聋哑学生,有近30人是因病或用药不当造成的。婴儿在1岁左右进入学语期,此时如果反复使用奎宁、庆大霉素等药物,很容易使婴儿致聋,但就是这么一个常识性的医疗知识,被乡村医生和年轻的父母们遗忘了。
责任编辑:朱丹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