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3月25日电 近年来,黑龙江省拍卖业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兼并、联合等多种形式改制,使这一新的行业焕发了生机。截止到目前,黑龙江省拍卖企业已经从2000年初的36家发展到现在的128家,全省拍卖成交额逐年上升,已连续三年突破20亿元。
由于经济欠发达,黑龙江省拍卖业历史上曾一直受拍卖品种少、企业规模小的制约,但随着近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一度低迷的黑龙江省拍卖业开始迎来了新的发展良机,拍卖业务不断有新的突破:2001年,法人股及土地使用权首次在黑龙江省拍卖,开辟了黑龙江省拍卖业新的突围之路。此后,国有企业产权转让拍卖、电视黄金时段媒体广告招标拍卖、储备粮拍卖等亦先后在黑龙江省实现了零的突破。
黑龙江省拍卖协会会长洪廷宇说,目前,拍卖业已经成为黑龙江省经济的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拍卖在活跃市场、促进流通、加快司法结案、盘活不良资产、配合国有企业改革和促进廉政建设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尽管近年来黑龙江省拍卖业蓬勃发展,但在拍卖行业欣欣向荣的背后还存在着一些制约行业发展的问题。日前,在黑龙江省拍卖行业协会会员大会上,黑龙江省拍卖行业协会会长洪廷宇认为,当前有六大因素使该省拍卖业发展受到阻碍。
一是运作不规范,协议成交、暗箱操作的作法时有发生。二是拍卖队伍素质偏低,专业化技术人才和高素质管理人才匮乏,致使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跟不上拍卖事业的需要。三是资源结构调整使得传统的拍卖业务不断减少,各拍卖企业基本都在围绕司法委托、银行委托和公物拍卖等领域做文章,有的拍卖领域甚至无人涉足。四是企业数量虽然不少,但小、散、差等问题比较严重,从而经受不住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外来力量的冲击。五是黑龙江省的拍卖企业大多是综合性的拍卖企业,大家挤在一个独木桥上,不能发挥各自的优势和实力,专业化分工在该省还没有很好的开展起来。六是黑龙江省的拍卖业务几乎都采用在拍卖会上现场击槌的“传统拍卖方式”,而电子商务、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资源管理、网上拍卖等很少涉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