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民工荒”离哈尔滨有多远?
2005-03-29 10:34:51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王 哲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哈尔滨3月29日电 近来,“民工荒”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自去年始,大量关于“民工荒”的报道频繁见诸媒体后,从珠三角到长三角,从东南沿海到中西部城市,现在“民工荒”大有向北方城市蔓延的趋势。有人预测,中国劳动力市场正由买方市场向卖方市场转变。

  城市真的出现“民工荒”了吗?“民工荒”,“荒”在所有城市还是个别城市?“荒”在某些行业还是所有行业?为什么出现这样的状况?“民工荒”离哈尔滨有多远?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对我市的劳动力市场进行了调查。

  -新闻背景待遇差逼走农民工

  从表面上看,民工的离开是由于收入低、打工环境差,但从深层次看,是我国不少企业长期依赖廉价劳动力谋求竞争优势,企业一再压低工人工资,必然会造成劳动力大量流失。国家统计局一份关于珠三角农民工收入的调查显示,该地区的农民工平均月工资只有600元左右,这和他们父辈20多年前外出打工时的收益水平几乎一样。

  长期以来,低成本一直是许多地方招商引资的法宝,不少企业为了最大限度地谋求利润,以牺牲员工的合法权益为代价,拼命压低成本,其中压低工人工资是最简单也是最奏效的方法。如果没有廉价劳动力,许多企业将会毫无竞争优势可言,它们不仅将失去利润丰厚的外贸订单,甚至还有可能被市场无情地淘汰。

  “低工资,最先跑掉的当然是有技术的工人。”劳动部门有关负责人介绍说,相对于普通工人,有技术的工人更有条件寻求报酬更高、环境更好的工作岗位。剩下的就是只会做最普通工作的工人。由于中国人口数量巨大,普通工人是从来不会缺少的,他们目前也没有资本“挑三拣四”,所以“民工荒”实际上是“素质荒”。

  对未来有可能出现的劳动力短缺,一些企业已着手开始提高外来工的最低工资标准,有近四成的企业考虑给员工加薪。很明显,这是针对企业严重招工不足而出台的政策。不过,在提高工资的同时,应该着力改变企业的固有发展模式,逐步停止目前低水平、平面式的扩张,减少对廉价劳动力的过度依赖。地方政府也要切实转变观念,加强政策引导和市场监管,督促企业改善用工环境。

  有专家指出,各地出现的民工荒实际上是一个信号:中国廉价劳动力时代结束的日子为期不远了。

  -现场实录求职民工实话实说烦心事

  尽管哈尔滨没出现民工荒,然而,记者在我市一些劳务市场采访时却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上百单位急着招人,广告信息到处可见,前来求职的外来务工人员也不少,但真正达成劳务协议的却为数甚少。为此,记者采访了几位正在市场内徘徊的外来务工人员。他们讲述的求职经历,耐人寻味,更令人深思。

  答应的工资待遇说变就变

  采访对象:加格达奇农民王月英

  讲述:都说找工作要到正规中介,天一暖和我就一个人来到哈尔滨,想找一家饭店打工。一看招聘服务员的信息真不少,心想这下可好了,根据招聘信息,我来到一家风味餐馆。店方经面试,答应留下我,谈起待遇时,店老板说暂时每月给付400元。我一听纳闷了,明明招聘信息上许诺每月基本工资600元,怎么一下子变少了呢?店方说,是本店新规定。我一听气不过,当即表示不干了。后来,又跑了几家店,遇到的情况都差不多,工资压得太低。昨晚,听一位已在酒店打工的小老乡讲,时下外来打工者日益增多,一些饭店便故意降低工资,想一想也真是气愤,缺人手时,就想到我们,人多了又把我们看得不值钱。这不是欺负人吗?

  年轻女孩遭遇招聘“陷阱”

  采访对象:通河县农村女青年冯岳红

  讲述:要说我这几天找工作的事,真的有点后怕。刚进城,就直奔人才市场,一看到处贴着招聘广告,心想机会还挺多。自己高中才毕业,还是第一次外出,想找一份文雅一点的活儿。看到一则广告上招聘女公关信息员,觉得自己较为合适,便根据广告上的电话号码先打个电话,接电话的是位女士,声音很甜。得知我的一些情况,她当即让我去公司面议。当我乘公交车来到这家公司所在大厦时,已是晚上8点多钟了,乘电梯来到大厦32楼,曲曲折折拐进一走廊,只见这里竟是一家酒吧,里面正播放着悠扬音乐,找到刚才听电话的女子,更让我很惊讶,她的头发染得像黄牛毛,还抽着一支烟。她带我进了一个包间,她介绍说,公司是专为某外国商人开的酒吧。公关信息员平时主要工作就是为“老外”提供服务,如喝酒、聊天等,并说这里条件极好,工资全靠自己挣……

  我一听,这不是平时听说的“三陪”吗?我又惊又怕。赶忙跑出门,打电话给表姐,住在表姐家一夜都睡不着,心想招聘启事上明明写的是信息公司,怎么让人去干那事呢?真不知该怎么去找工作。

  找到工作也总有那么点不如意

  采访对象:安徽省灵泉县小庄村村民王小兵

  讲述:我们是一周之前到哈尔滨的,来这里一看各类招聘广告,发现城里有很多自己能干的工作。经推荐,我们选定了道外的一家建筑公司,到了工地,公司很热情,很快答应收下我们并许诺每月1500元基本工资,我们一听心中暗喜。然而,一提起吃住的事,老板却犯了难。说吃饭没问题,住处因在闹市要靠自己解决。我们一听,这咋行呢?人生地不熟的一时哪里找住处啊!便请求他们想想办法,但公司就是不同意。最后只好放弃。

  “民工荒”在持续两年后,部分企业开始用提高工资、改善待遇来吸引农民工。但同时有专家指出,“民工荒”实质是“素质荒”,农民工要想使自己真正变成“抢手货”,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努力学本领、学技术。

  -新闻调查哈尔滨没出现“民工荒”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抚顺街上的几家职业介绍服务中心,未进服务大厅,就见三三两两的农民工正聚在一起研究招工信息。办公楼里一位忙碌着的工作人员说:“天气暖和后我们这里登记招工的单位很多,就业岗位增加的同时,来这里找工作的农民工也增多了,进入3月以来,每天都有一二百人。”

  记者随后来到一些农民工比较集中的自发聚集地。记者看到,上百名求职者汇聚在这里,他们大多站在公园、三角地附近,等待雇主的挑选。“要装修工吗?”“要厨师吗?”每当有路人走过,这些人就立刻围上去询问,忙着推销自己。当记者提到今年出现“民工荒”时,来应聘厨师的河南淮滨农民工张志和说:“来找工作的人多的是,我来这里3天了,还没找到合适的工作,哪有啥‘民工荒’啊!”

  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从春节后民工返城的情况来看,来哈民工人数与工作岗位需求基本持平,不大可能出现民工荒。而来自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信息显示,每年3月下旬至4月初,是农民工进城打工的旺季,今年哈尔滨天气暖得早,返城的民工潮还较往年提前了近一周,每天来哈务工人员平均达到近万人,高峰时达到2多万人,劳动力市场供需基本平衡。

  从宏观上来说,大规模的劳动力资源危机不可能即时发生,只有在各种因素的长期综合作用下,才会导致这种短缺局面。但一些专家也指出,我们也不能因此盲目乐观。各地相继爆发的民工荒给我市敲响了警钟,有数据表明,目前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已超过国际社会公认的老龄化标准:2000年,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占总人口的10%。预测认为,2028年至2036年,中国老年人口将增至3亿以上。人口老龄化,中国将直接导致劳动力严重短缺,哈尔滨自然也不会例外。

  -新闻思考善待民工就是善待企业自己

  “民工荒”是我国经济领域出现的一个引人瞩目的变化,它传递给人们的,不仅仅是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动信息,而且向企业昭示了一个理念:善待民工就是善待企业自己;吸引民工,也是改善投资环境的重要环节。

  东南沿海出现的用工短缺现象,是全球制造业布局调整和中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对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是个考验。“民工荒”将以强大的市场力量,改变和改善民工这一庞大社会群体的工作生存环境。

  现在,更多的企业老板认识到,要吸引民工,人性化、人情味的管理是关键,企业不光要用工资,还要用感情和文化来留人,要让员工有家的感觉,有归属感和归宿感,要营造富于吸引力的企业文化。

  “民工荒”还呼唤企业和政府改变用工模式,要求企业和政府重视员工的教育培训。企业要在员工培训上加大投入,地方政府应组织技工学校和就业中心深入到用工单位,采取“订单式”、引导性培训等办法,解决企业的用工“瓶颈”。

  市场的力量是巨大的,用工短缺现象还将继续发挥它的市场调节作用。它带给人们的启示是多方面的,但首先应该注意的是:善待民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