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哈尔滨3月31日电(记者 杜筱) 黑龙江省面临的人口形势依然比较严峻:未来十几年,全省人口惯性增长的压力很大,每年出生人口达30万左右,相当于一个中等规模县的人口。预计到2020年全省总人口将增加到4000万左右,迎来人口总量的高峰。此外,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劳动年龄人口和老龄人口增多、人口素质低等问题都将为构建和谐社会带来巨大压力。这是记者从今天召开的黑龙江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获悉的。
会议由黑龙江省人大副主任董浩主持,副省长程幼东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省政协副主席张树平出席了会议。
据了解,黑龙江省在经济欠发达的情况下,有效地控制了人口过快增长。在全国较早地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由“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历史性转变,进入了低生育水平期,并连续十多年持续稳定。2004年末全省总人口为3816.8万人,比计划少41.2万人。但黑龙江省仍然面临着低生育水平反弹的巨大压力,每年出生人口高达30万左右。此外,黑龙江省人口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近几年,出生婴儿性别比一直在109左右,超过了103—107的正常值,其中二孩和多孩出生性别比分别达到114.8和175.1,如果继续蔓延,将引发婚姻挤压等社会问题。目前,黑龙江省劳动年龄人口达3002万,占总人口的78.6%,到2020年前占总人口的比重始终在70%以上,下岗待业人员高达120余万,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全省老龄人口多达259.2万,占总人口的6.7%,已经开始进入了老龄化社会,预计2020年将增加到458.9万,给社会保障工作带来极大考验。人口素质不高的状况在短期内也难以改变,据统计,全省人均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总人口文盲率达5.1%。
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随之而来的就业以及资源环境压力会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带来巨大压力。因此,要自觉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去把握,在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基础上,着力提高人口素质,优先开发人力资源,改善人口结构,引导人口合理分布,以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程幼东在讲话中指出,未来十几年中,黑龙江省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也面临着难得的机遇期。我们应充分认识做好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牢固树立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也是创造GDP的思想,趋利避害,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要认真开展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提出人口发展的战略措施及对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加快建立和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重点解决部分乡镇政府不给农民办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农民领不到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的问题;切实加强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的综合治理,严厉打击溺弃、贩卖女婴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等违法行为;进一步强化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管理和服务,逐步实现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同宣传、同服务、同管理;各部门要密切配合,狠抓落实,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