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4月1日电 大暴雪的考验--写在大庆油田两万口油井停产之后
3月27日傍晚,一场20年不遇的大暴雪突袭大庆油田。据当地气象部门统计,降雪平均厚度超过150毫米,是1983年以来最大的一次。
不到5个小时,油田2条110千伏电网、34条35千伏线路先后短路跳闸,113座变电站、41座联合站、219座转油站被迫停运,20045口油井停产。
一夜之间,影响原油产量4.4499万吨。如此大规模的停产,在大庆油田46年的开发史上,还是第一次。
雪灾就是命令!
27日深夜,当第一口油井停产的告急信号发出后,大庆油田公司总经理王玉普、党委书记孙淑光立即赶到油田生产运行部总值班室,启动紧急预案的指令迅速传递到各采油厂、矿、井队。
全油田10万“铁军”紧急出征,连夜打响了抗灾自救、恢复生产的“油田保卫战”。
处于此次大暴雪中心地带的采油一厂,是油田的第一产油大户,面对5352口油井停产严峻考验,让这个“大庆精神”发源地的万名后继者们,毫不犹豫地撸起了胳膊。
一厂六矿北十队队长杨祥林,这位粗犷的汉子,说起当晚抢修竟有些泪光莹莹。
那一夜,老杨和全队员工风雪中立,汗水中行,5小时后,第一条线路修复、14口油井复产。
一天一夜之后,102口油井全部复产。
馒头、咸菜加凉水,没人离开井场。老杨说,那场景,就像是回到了“石油大会战”。
大暴雪同样考验着喇嘛甸油田,由于地处偏远、空旷,倒伏的供电线路维修起来十分艰难。
当晚21时,喇五西北线警报骤然响起,电力维修大队长刘运河带领大家冲上一线,没膝的雪涌进鞋里靴里,化成了水,又冻成了冰。全厂员工24小时连续作战,喇嘛甸油田半数停产油井复产。
在油田井下分公司压裂大队生产指挥中心,正常的秩序被打破,以往即时确定井位的程序被迫提前。由于指挥人员科学调度,大暴雪后的3天时间里,全大队完成的井场施工数量和质量没有受到影响,实现了抗灾生产两不误。
一口、百口、万口;一条线、百条线。截至3月31日6时,大暴雪造成停产的20045口油井全部恢复生产。
灾害面前,大庆人的团队精神再次发挥了巨大作用。
当油田告急的消息传到大庆石油管理局,局长曾玉康第一时间赶到油田公司生产运行部,与王玉普等石油公司领导并肩坐镇指挥。
危急时刻,管理局下属的电力总公司全员参战,连续36个小时冒雪修复受损电网。
管理局下属的建设集团安装公司接到油田公司采油一厂的求援后,二话没说,立即抽调5个分公司的精锐力量,开赴抢险一线,一干就是26个小时。
此次灾害影响原油产量74578吨,大庆人用铁一般的意志,将这场特大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了最低点。
对此,大庆油田公司总值班室主任王海涛深有感触,如果没有兄弟企业的无私援助,油田的生产不会恢复得这么快,损失也会大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