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4月2日电 佳木斯郊区农民石国富算了一笔账,去年他被假种子所骗,出苗长势高低不一,根部还有毛病。多次交涉,都被推托。还是区消协做主,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种子法》规定,老石的三垧玉米获赔3000元。可按去年的年景,要不是这苞米全瞎了,三垧地少说也能打4.3万斤,就算卖4毛钱一斤,还能收入1.5万元,那奸商赔的还不够个零头。
憨厚的老石说出了农民的普遍心声。
种子、化肥、农药,这老三样,年年备耕少不了。
可就是,种子掺杂使假、复合肥质次价高,让执法部门打不胜打,广大农民防不胜防。
“一免两补”让种地的农民真正得到了实惠,可愈演愈烈的农资涨价,正在吞噬着惠农政策带给农民的所得。
怎样才能让农民买到质优价廉的放心农资,让惠农政策所给的实惠,不被流通环节挤占?佳木斯工商局研究出了一边打假一边送真的好办法,于是“订单农资”出台了。
一石激起千层浪。农民高兴,经销商满意,执法部门轻松。
工商局市场科和村委会联合成立“订单农资服务站”,根据农民需要的种子、化肥、农药种类和数量的“订单”,由工商局在全市联系名优企业和外地企业的总经销商,“订单农资”由工商局统一检查把关,再由企业免费直接送到农民手中。
这样一来,非法经销商参杂使假销售劣质农资的道堵住了,各级经销部门层层加价的中间环节取消了,农民可以买到质优价廉的好农资了。
3月21日,汤原县振兴乡平原村农民,在家买到了送上门的第一批30吨“订单农资”,节约3000多元。据了解,像倍丰复合肥,送到家才2200元一吨,而市场价是2320元一吨,每吨差价百十来元。
买到农资的农民高兴地说,“每年备春耕最头疼的事,就是进城不方便,价钱讲不下来,送到农村的又不敢买。这回由工商局坐镇,咱放心了。”
农民欢迎,就在全市推开。据预测,今年将有近一半的村屯可以得到这种服务,“订单农资”不但保证了政策实惠,还可为全市农民节约农资费用近千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