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就“殡葬用品玩花样 摇头丸伟哥二奶粉墨登场”评论清明节
2005-04-05 03:29:43 来源:东北网-生活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4月5日电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千百年来,世事变更,但中国人的清明节依然如故。

  世界各地的民族都有纪念逝去亲人的节日,或者叫“父母节”,或者叫“鬼节”,或者叫“哀思节”,惟独中国以节气命名,似乎少了些血脉亲情的联接,多了些对自然规律的尊重。然而,在中国人的观念中,清明的纪念中对血脉相连的亲情的感怀和维系却是远远高于祭奠先人的形式意义的。

  扫墓、踏青、家族相聚,这几个方面是互相交融、不可分割的。正是这种祭奠先人的形式构成了中国文化的独特景观。在急剧变化的社会秩序中,我们从祭扫烈士陵园到怀念故祖先人,大到为国家捐躯的烈士,小到一家一户的长辈亲友,在清明的祭扫中,我们期待的究竟是什么?是社会的和谐和家的和谐,是对过去奋斗的肯定,和对将来奋斗的激励。在对已故亲人的怀念中,我们明了,他们所渴望的和曾经从事的事业要在我们身上继续。

  也许因为如此,许多的传统节日在被淡忘的时候,这又一个清明,我们不能忽略。

  仪式固然重要,但是在祭扫的仪式中清洗一下自己的心灵,可能更为重要。死者长已矣,生者常戚戚。

  从过去的纸扎手表、自行车、缝纫机“旧三大件”到电脑、轿车、别墅“新三大件”,从纸私人医生、保安、高尔夫球场,甚至连纸“伟哥”、“安全套”也成为人们为先人准备的祭品,后人对先人的关怀可谓无微不至。一些不厌其烦的生者甚至为死者准备了纸保镖、纸保姆、纸小姐和纸二奶。还有不少官员“率先垂范”,声势浩大,浪费惊人,影响极坏。

  如此纪念那些逝去的人们,难道能够让活着的人更加安心吗?只恐怕这些强加的“需求”,未必能使地下的先人睡得安稳吧?

  如果我们在亲人的墓碑前,能够了解到人终有一死,能够少一些欲望,多一些作为,少一些无奈,多一些激励,或许这千年不断的清明,对每一个活着的人更有意义。

责任编辑:隋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