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4月5日电 清明时节,一向以暴利闻名的殡葬用品市场,在哈尔滨劲刮降价风。一只过去要卖300元左右的花圈王,现在标价只有160元;动辄两三千甚至上万元的骨灰盒,开始出现中低档价位,最低的不足百元。针对“低保”、“五保”等困难家庭的“一费清”服务,从运尸、火化、到骨灰寄存,全套服务只需300元。
哈尔滨市民政局副局长刘洪军介绍说,殡葬市场的变化,缘于民政部门职能的调整。2004年年末,哈尔滨殡葬服务行业在全国率先进行了殡葬经营体制改革,放开了殡葬用品市场,建立了竞争机制,取消了十一项不合理收费,打破了近50年骨灰盒销售由殡仪服务单位垄断的局面。今年的殡葬用品价格平均下降四成,“送终”成本下降千元左右,民政部门的形象也因此提升。
背景:暴利让民政惹民怨
常言说:生老病死,养老送终。然而,关乎千家万户的殡葬行业,在哈尔滨,却曾经是个民怨最多的部门。
在哈尔滨市人大考核评议中,殡葬服务单位服务意识差、服务质量低、服务收费过高、骨灰盒垄断经营等问题,连续多年成为市民关注焦点,市民对此抱怨连连。2003年媒体评出十大暴利行业,殡葬业位列前三。
百姓“死不起人”的”抱怨,对民政部门无疑是个考验。哈尔滨殡葬系统共有11个所属单位,有职工500多人,年负责2.3万具尸体的拉运、冷藏、守灵、告别、火化业务,年接待群众700多万人次,每年经营殡葬用品收入在3000万元左右。面对垄断带来的稳定收入,是放?是收?
思想并不统一。一些职工反映:垄断行业不只我们一个,殡葬系统内部也是家家如此,为什么我们要带头自砸饭碗?一些干部担心,没有了垄断经营,殡葬部门如何生存?职工利益如何保证?
如何处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关系?面对争议,哈尔滨市民政局果断决策:牺牲部门利益,打破垄断体制,建立公平的殡葬市场经济秩序,真正让利于民。殡葬经营体制改革由此展开。
改革:民政由特权到放权
作为垄断经营的“尚方宝剑”,《哈尔滨市殡葬管理条例》已实行近二十年。在这部行业法规中,行政审批权随处体现。其中第9条规定:对火化遗体的运输“要由市或县(市)民政部门批准的殡仪服务单位负责运送”;外地公民在本市死亡需将遗体运往户籍所在地火化的,“应当由户籍所在地县级以上民政部门出具书面意见,经市或县民政部门批准,由殡仪专用车辆运送”。第12条规定:医院太平间“未经民政部门批准,不得将遗体交给非殡仪服务单位车辆运送”。第29条规定:从事丧葬用品生产、经营,“必须经民政部门批准后,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办理营业执照”。
2004年12月,哈尔滨市民政局遵照《行政许可法》相关规定,对《哈尔滨市殡葬管理条例》重新调整。新条例调整了五处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地方,取消了民政部门在遗体运送、寄存、修建墓地、丧葬用品经营等5项审批权。尤其是第29条对丧葬用品管理,将原有的审批程序调整为备案手续,经营户只需到工商部门领取执照,就可自主经营,经营范围也由过去的寿衣、纸花,扩大到包括骨灰盒在内的一切丧葬用品。
哈尔滨市民政局副局长刘洪军告诉记者,殡葬市场没放开以前,由于行业垄断层层加价,还有一些中介环节、中间环节,以及所谓的明回扣暗回扣,骨灰盒价格都非常昂贵。通过放开以后,引入民营经济、民营企业来经销这些东西,殡葬用品价格下降了40%。过去因为行业垄断,最低的骨灰盒也得五百以上,没有低档骨灰盒,现在从一百块钱到两千块钱,每个档次的骨灰盒都有,给老百姓带来了更大的选择空间。
哈尔滨市东华苑殡仪馆主任张德海说,过去经营骨灰盒大部分进的是中高档货,现在从几十块钱到上万块钱,每个档次的骨灰盒都有,能满足不同层次的老百姓的需要。他举例说,有一种阿富汗玉的骨灰盒,原先价格在一万四千块钱左右,现在只卖九千八百元,原因在于它进货的渠道更直接了,它的价格成本就降低了。
重新调整后的《哈尔滨市殡葬管理条例》规定,殡葬服务单位只负责殡葬服务和对外租赁经营场地,放弃殡葬用品经营权,殡葬用品市场由此全面放开。哈尔滨市民政局副局长刘洪军告诉记者:“我们第一步实行了政、事分离;第二步实行了服务和经营分离,作为殡葬单位就是服务,把经营还给市场。殡葬用品的价格由市场来调节,更为合理了。”
在外放市场的同时,殡葬行业开始内强素质。过去窗口单位“门难进、话难听、脸难看”群众不满,现在全员考试竞争上岗。并向社会公开十项承诺:24小时昼夜服务;自接到丧户电话起,1小时内上门服务;骨灰盒销售准入;自购骨灰盒取消寄存限制等。对发现的行风问题有一起查一起,真正体现了“不爱岗,就下岗”、“不敬业,就失业”的管理名言。
效果:价格下降形象提升
放权的同时,民政部门对名目繁多的殡葬收费重新盘点:取消群众反映强烈的二次倒运费、卸尸费、停车费等11项收费,每年让利400余万元,尤其是取消了对自购骨灰盒殡仪馆不予寄存的限制;对困难人群和重点优抚对象,只需一次性支付300元,即可享受尸体运送、火化、骨灰寄存及代办服务。在整容、告别、挽幛、租花圈等服务性收费项目减半。仅此一项,殡葬所每年减少收入30万元。目前已使123个困难家庭受益。
为满足不同层次服务需求,殡葬所对服务类、火化费、运尸寄存类等收费实行政府定价和市场调节两大类。殡葬窗口有专门的洽谈员、引导员,帮助选择服务项目、办理各种手续。让丧户真正实现了菜单制自主选择,明白消费。
殡葬行业的变化受到各界欢迎。在各大医院及极乐寺、殡仪馆附近,个体业户经营的殡葬用品店达200余家。下岗职工单亦凯夫妇在新规出台的第二天领回营业执照,经营3个月,最大的感受是市场竞争使殡葬用品告别了“暴利”。一位正在为逝去亲人挑选骨灰盒的市民说:现在可以货比三家,可以讨价还价,不再有“挨宰”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