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哈尔滨4月5日电 让省属院校3.5万名贫困大学生在4月份拿到期盼已久的助学贷款,从资金和政策上保证农村贫困学生不因家庭贫困而失学,推动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落实,仅仅是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以来,省教育厅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之一。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是省教育厅保持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的宗旨。
“找准问题,才能解决问题”
3月3日至5日,省教育厅6位党组成员走出办公大楼,分别来到哈尔滨、大庆、绥化等地的教育管理部门及部分高校和中小学校征求对厅党组、党员存在问题的意见。他们发放8000多份征求意见表,召开各市(地)教育局长和高校校长座谈会、设置意见箱、设立专门网页和专线电话……各方建议和意见纷沓而至。经过梳理和确认,归纳为5个方面381条。
针对教育收费、安全稳定、行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他们适时召开了全省治理教育乱收费电视电话会议、教育系统安全稳定工作视频会议和“端正行风政风、优化发展环境”最佳最差单位评议活动动员大会。对高校招生和教育收费问题,实行阳光招生,阳光收费。
把群众最关心的事放在心上
教育涉及千家万户,它牵扯着家长和学生的心。
厅领导在走访时了解到,哈尔滨存在中小学生到校时间过早、在校时间过长等问题,不仅影响了孩子的睡眠,也影响了孩子的健康,家长和一些社会人士反响强烈。
厅领导立即责成有关部门调研,并提出了整改要求。日前,哈尔滨市教育局已经调整了中小学生到校时间,并将学生到校过早和在校时间过长作为今年上半年基础教育治理的重点问题。
从构建和谐社会、关注弱势群体的要求出发,教育厅加大助学工作力度:2005年全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两免一补”工作全面落实,为全省82万名农村贫困学生、特殊教育学生提供免费教科书并免除杂费;对12.4万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中的贫困学生给予生活补助。
毕业生就业难是社会和群众关注的热点。我省今年大中专毕业生近15万人,比去年增加近3万人,2004年未落实就业单位的还有2万人,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为了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我省做出全面放开师范类毕业生就业范围限制的决定,为毕业生回生源地创造条件,保证边远地区、特殊行业人才需求。
在抓好“村村大学生计划”实施的基础上,从农村实际出发,我省教育部门启动了乡村教师培养计划和乡村医生培养计划,努力提高乡村学校教师学历层次,解决农村群众就医难的问题。
短短3个月时间内,一项项新的措施,为我省教育系统树起崭新的“积极进取、勤政务实的形象;依法行政、优质高效的形象;团结合作、众志成城的形象;严格自律、廉洁从政的形象;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形象。”全系统倡导“学习思考之风;调查研究之风;实干创业之风;争先创优之风;团结合作之风;廉洁自律之风。”
“五种形象”“六种风气”是全省教育战线先进性教育活动要达到的目标。有了目标,党员、干部动起来了。
今年春节,全省有3000余名大学生因故不能回家过年,为使留校的学生感受家的氛围,教育厅四位领导来到了大学生身边;研究生处党支部主动为考生服务,深入有关地市组织考生报名;基础教育处党支部对社会反映强烈的中学奥赛问题实行“阳光”管理;学生处、就业指导中心两个党支部,用党员捐款购买100套换季服装,送到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贫困学生手中,厅领导带头捐款;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党支部积极与国外友好组织联系,争取16万元资金用于资助农村高中和省属高校贫困学生……
“我入党17年了,当我看到从中央到省委高度重视,各级领导身体力行,看到一个个热点难点问题不断解决,真是发自内心地为这一活动叫好。”教育厅一名老党员谈出了这样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