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4月5日电 3月31日,位于哈尔滨市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举行庆功大会,表彰杨学山研究员主持完成的“低频及超低频工程防灾检测仪器和测试技术研究”项目获得200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久违十年的国家科技进步奖重新归来,全所上下欢欣鼓舞,研究所王自法所长、胡春峰书记分别为项目组主要成员颁发了获奖证书和3万元科技成果奖金。
据科技日报消息称,杨学山研究员告诉记者,“获奖项目是我们三代人十五年的执著努力而完成的。”据了解,这个项目起步于1990年,杨学山研究员是工程力学研究所振动测量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15年来,他带领项目组成员,经过不懈努力,首次将无源伺服技术应用于特殊设计的往复摆、小型回转摆、小型直线摆上,研制成功多种低频及超低频工程防灾检测仪器,解决了大跨度斜拉桥、悬索桥和高层建筑等结构健康诊断和超低频振动测量问题。其中有多项填补国家空白,4项获得专利。
杨学山研制成功的全天候抗冲击的891型系列低频多功能测震仪,为公路、铁路桥梁等低频结构的振动监测和健康诊断提供了理想的仪器,被铁道部指定为铁路桥梁检测的专用仪器。如今,杨学山的研究成果被建设部、铁道部、交通部等广泛应用于地震工程、桥梁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估、桩基和建筑等动力基础的震动测量中,包括著名的三峡大坝、葛洲坝、南京长江大桥、大亚湾核电站等大型工程在内的我国几百个单位中都有广泛应用。
这项科研成果获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从1990年至今已销售各类震动测量仪器6000余台套。1999年—2003年的经济效益为891.996万元,并出口日本京都大学10台,创外汇6780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