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涉及管理部门众多 哈尔滨呼唤主要领导亲抓“治沙”
2005-04-06 09:25:30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来玉良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哈尔滨4月6日电 昨天是哈尔滨入春以来气温最高、风力最大的一天,伴随7级大风出现的轻微扬沙使人又想起哈尔滨周边的沙化地带。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面对日益逼近的黄沙,哈尔滨迫切需要启动由主要领导牵头的“一把手”治沙工程。

  目前,对哈尔滨市威胁最大的两块沙化地是西南方的双城市拉林河流域3.8万亩沙地和东北方道外区民主坝外4500亩沙化地。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由于这两块沙化地涉及众多市直部门,甚至中省直部门,造成在治沙过程中资金难成合力、部门难成合力,谁都管,谁也管不了,谁也管不好的尴尬局面。

  处于拉林河流域的3.8万亩沙化地,绵延在双城市金城乡至万隆乡长20多公里、宽200-1000米的狭长地带,涉及13个村8000多农民。虽然这里的玉米亩产只有50公斤,但农民每年依然在这里顽强地播种着“希望”。哈市环保局副总工程师安庆国曾与这里的农民沟通过,他们愿意在沙化地上种沙棘或柳条来防风固沙,但希望能得到政府的补贴。而双城市政府面对上千万元的资金缺口,又只能望沙兴叹。这里的沙化现象已经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每年拥有管辖权的农业、林业、水利等部门都投入部分资金植树造林,但各部门只能在自己的条条框框内“活动”,缺乏统一调度,所以实际上投入的资金并没有挡住风沙的脚步。

  道外区民主坝外沙化地面临的情况更为复杂。这里既有农业、林业、水务部门的“领地”,又涉及到哈水泥厂和省青年农场的利益,有些部门对治沙态度积极,有些则显得冷漠。据道外区农林局局长孙宝良介绍,民主坝外沙化地处于民主湿地内,这里不仅需要治沙,而且需要退耕还湿还草。因为2006年大顶子山航电枢纽工程截流后,这里的农民就要穿越坝外湿地到高地上去种田,所以眼前急需把坝外10000多亩当地农民和水泥厂开垦的耕地收回,该还湿还湿,该还草还草。而这些事情都不是一个区的农林局所能做到的,特别是省青年农场,孙宝良更是对他们坐等处于高坡上的3000亩严重沙化地被水淹没的态度着急上火。

  既然治沙涉及这么多部门,那么把他们联合起来,形成合力不就行了?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事情并不那么简单。因为这里所涉及的部门,向上归不同的副市长管辖,不仅无法确定哪一个部门为具体牵头部门,更无法确定哪个副市长牵头主抓。

  有关人士认为,哈尔滨市应该把治理沙化列为“一把手工程”,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哈尔滨市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哈尔滨市构建和谐社会,更关系到哈尔滨市380万市民的现实生活。

责任编辑:刘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