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4月8日电 日前,大西江农场10名身着天蓝色工作制服佩戴“中国农垦”标志的农技人员,登上开往北京的列车,将在北京乘机前往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的阿拉木图市琼扎地区,开启跨国经营土地第一犁。
据农场场长侯方武介绍,这是大西江农场发挥现代农机装备优势,大胆解放思想,继近两年不断向省内国内拓展代耕代收农机作业取得经验后,向国外际周边临国扩张迈出的第一步。这次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农业绿洲有限公司合作,开发该国阿拉木图市的琼扎地区前苏联国营农场和集体农庄解体后撂荒的土地15万亩,租期20年。
据了解,大西江农场是黑龙江省垦区中资源较少但机械化程度较高的农场,拥有一大批大马力、精准型、高效率、低耗能的先进机械设备。生产力水平大幅提升后,农场出现了部分农业机械闲置和耕作量不足的问题。为寻找更大发展空间,这个农场相继为附近嫩江、讷河等市县农村在春耕和秋收时节代耕代收,每年都在万亩以上。去年,他们把大马力机械开到邻省内蒙古自治区中储粮基地,耕种土地6万亩,当年实现利润420万元。
他们又把触角延伸到国外,盯在跨国土地资源开发上。去年底前,他们在国家商贸部捕捉到信息,哈萨克斯坦有大片闲置土地等待开发。考察发现,该国阿拉木图市的琼扎地区地下水资源丰富,适宜农田大面积灌溉,适宜发挥大机械化生产优势和推广先进的农艺栽培措施。同时,还可享受5年免税、10年的进出口产品零关税等优惠政策。而且水、电及生产资料、土地租金价格等直接成本均低于国内。农场按当地规定成立注册了中国尼娃农业开发公司,累计注入机械、流动资金2000多万元。
目前,农场8台M160大马力拖拉机及配套农机具已先期运抵哈萨克斯坦,60名经过严格考试、考核选拔并具有相应专业技术职称的农业、农机技术工人已申领到出国护照,近日出境,成为首批在哈萨克斯坦从事跨国土地经营的中国农垦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