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中国绿色时报:绿色食品为大兴安岭增光添彩
2005-04-12 05:18:13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4月12日电 去年,黑龙江大兴安岭林区"收山"。据业内人士粗略统计,林区职工群众仅上山采集的山野果就有1.2万吨。每吨原果现场收购价平均按4000元计算,不到两个月就纯挣了4800万元。全区绿色食品销售收入达3.9亿元,比上年增长47.5%,是历史上增幅最大的一年。

  实施生态战略,发展特色经济,不断加大绿色食品的开发力度,已经成为大兴安岭各级党政领导及职工群众的共识。

  绿色,是大兴安岭的本色。大兴安岭,自然是绿色食品中最著名的品牌。经过1年多整合运作的大兴安岭的"绿色航母"--北奇神绿色产业集团,率领子公司和成员企业坚持走联合发展的道路,实行统一品牌,所有产品均使用"北奇神"商标和"大兴安岭"标识;统一包装,相同产品的包装相一致;统一质量标准,防止粗制滥造,掺杂使假;统一指导价格,防止集团内部在市场上压价的恶意竞争;统一营销网络,集中品牌优势、资源优势和集团整体优势联合开发国内外市场,成功地在沈阳、大连、威海、秦皇岛等城市建立起北奇神绿色食品经销连锁店,部分产品打进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超市。

  品牌是形象,质量是生命。为确保进入市场的绿色食品安全、优质、保真,大兴安岭建立起一整套质量管理体系,严格执行"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制度,对绿色食品的产前、产中、产后及销售全程进行监控。北奇神集团利用3个月的时间,对所属企业的6大类共29个产品的379个检验项目进行抽检,对出现质量问题的企业责令限期整改,确保品牌产品的质量。去年,地区绿色食品办公室对全区12户重点企业的60种产品进行了全面检测,产品重点指标的合格率达96%。以天然偃松籽为原料研制开发的北奇神系列饮料,填补了国内植物蛋白饮料的空白。目前,一个集高精尖设备仪器于一体的大兴安岭绿色食品质量检测中心正在筹建之中。

  纯天然、无污染、高品位、高质量的绿色食品,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也赢得了国家有关部门的认同。去年,大兴安岭地区组织力量多次深入到有发展潜力的生产企业进行调查研究,认真分析,反复筛选,又确定了9种产品向国家申请绿标。经严格的检验,有机大豆、有机芸豆、黑木耳、压缩木耳、猴头蘑、榛蘑、蓝莓果、红豆果、剌玫果一次获得国家有机(绿色)食品标识使用权。截至目前,大兴安岭获得绿色(有机)食品标志认证的产品达26个,其中AA级的5个,占黑龙江省绿色(有机)食品标志认证产品总数的1/4。全区按绿色食品标准监控种植面积60.55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1/3,向建设黑龙江省乃至全国最大的有机食品基地的奋斗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为扩大绿色食品的产业规模,他们采取各种措施,鼓励职工群众投身食用真菌和山野菜、山野果的种植和采集工作。大兴安岭地区林科所组织科研人员采集优质的天然黑木耳和菇类实行分离选育,培育出优良的黑木耳菌、菇类菌种20余种,并对养殖户进行技术培训。去年,全区仅黑木耳就收获了1300多吨,产值达7000万元。针对林下资源丰富,但开发利用力度不够的问题,去年春秋两季,各单位组织职工群众有序入山采集山野菜和山野果,每人每天的收入均在百元左右。来自广东、上海、大连等地的收购商,开着汽车在公路旁开办临时收购点,等待采山归来的人们现货交易。塔河林业局盘古林场有的职工家庭仅靠采集山野果,去年秋天就收入了2万多元。

  然而,山野菜、山野果的采集期均在春秋两季的森林防火期内。过去为了防火,均采取强制措施,禁止任何人上山采集。去年他们在严格火源管理的前提下,采取单位组织集体入山或山林承包,自己采摘。呼中林业局针对施业区内有6.5万公顷的野生偃松,每年秋季都有大批社会闲散劳力涌入山中进行掠夺式采集,去年他们制定了偃松资源管护经营实施方案,按沟系面向森林资源管护人员和职工群众进行公开竞价的承包经营。竞标者与林业局签订《偃松资源管护经营承包合同》,按管护面积缴纳承包费,一包3年。在122户承包户中,最多的承包面积为3000公顷,少的也有几十公顷。林业局就此收取承包费250万元,而职工群众通过采集偃松籽则收入了1400万元,不仅实现了资源管护与企业、职工增收的有机结合,而且实现了森林资源管护与林下资源的开发利用两不误。

  "这也绿,那也绿,大兴安岭最绿。"早年上海媒体对大兴安岭绿色食品的评价,如今不仅成为国内消费者的共识,而且受到国际市场的青睐。产自大兴安岭的绿色食品已经销往美国、日本、瑞士、韩国、俄罗斯及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

责任编辑:刘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