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4月12日电 “知道吗?除了现实中的班级外,学校还专门在网上为我们开设了一个班级,还有老师‘坐镇’。这回可好了,遇到不会的问题就随时上网找老师,特别方便。”11日,黑龙江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2004级新生唐源杨这样对记者说。
传统观念里的大学教育无外乎是老师在讲台前传授知识。除上课外,平日想与老师见一面都不是件容易事,就更谈不上与老师“近距离”接触了。许多刚迈进校门的同学,面对陌生的环境一时之间难以适应,以至思想处于低迷状态,学习没有劲头。
为了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进入角色,黑龙江大学提出了学业导师制度。此举是该校在学分制选课的基础上形成的,它利用网络这一平台建立虚拟班级,设置固定导师和流动导师,定期在网上回答学生们在学习、生活等方面遇到的问题,及时加以指导。此外,还加设了值班导师、焦点导师。值班导师由学校公共职能部门的领导、各学院教学院长组成,以发布公告的方式在固定时间有选择性地回答学生提出的共性问题。
据黑大创业教育学院学业导师工作负责人孙连刚老师介绍,随着高校学分制、选课平台的陆续搭建,学生如何选课、如何进行辅修学习、如何修读第一学位、第二学位等一系列问题都需要导师指导。目前这项工作采取两极式、分工负责的管理模式,校学业导师工作委员会主要负责宏观管理、指导、推进各基层学院的学业导师制工作,学院导师工作委员会负责学业导师制工作的具体进程、实施办法、学业导师的选聘、考核等具体操作工作。目前,已经在全校18个学院成立了学院导师工作委员会,选聘导师619名,其中固定导师492名,流动导师127名,并确定了18名信息员老师。
据悉,导师工作平台4月6日试运行,主要面向2004级新生,学生可以通过学号进行注册,并根据自己喜欢的研究方向选择流动导师。截至到记者发稿时,访问该网站人数已经达到14080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