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4月14日电 “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型系列主题报道活动自4月10日启动“东北振兴”这一主题后,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以及新华网、人民网等高度重视,纷纷在重要位置以较大篇幅予以播出和转载,迅速形成了东北振兴宣传报道的热潮。
中央电视台东北振兴报道注重在内容和形式上创新。在开篇中,观众不仅通过解说词和典型画面领略到了东北的整体面貌,还通过“记者感言”方式感知,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才能推动经济和社会全面健康发展。截至13日,中央电视台已在《新闻联播》中播出6条东北振兴专题新闻,在《焦点访谈》播出了《铁西变迁》,在《新闻会客厅》播出《如果大庆没油了》,在《央视论坛》播出《振兴东北兴优避劣》,在经济频道播出一批东北振兴报道,通过这些节目反映了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东北振兴中的生动实践。《辽宁:转型“转”出新出路》专题报道,介绍了辽宁省多个城市摆脱单一靠资源吃饭模式、实现二次创业的有益探索。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东北振兴报道准确把握主题,发挥广播优势。截至4月14日,已在《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显著位置播出振兴东北报道《辽宁:两个国企的脱困之路》、《黑龙江篇:破解资源难题》、《2005,吉林振兴攻坚战》和《本溪招商之辩》,同时配发了短评,介绍了中央主要媒体有关东北振兴报道内容。《新闻纵横》推出《东北振兴:变与不变之间》,《经济之声》播出《辽宁稳步推开老工业基地“振兴之门”》,整个报道头条多、分量重。
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对“落实科学发展观·东北振兴”主题宣传报道及时转载,突出报道,并推出网络视频短片、FLASH动画,开辟专题论坛,举办在线访谈,进行相关链接等,积极吸引网民关注“东北振兴”。
人民网通过对时段及版面的合理安排及协调,使东北振兴报道在人民网主页上每天都确保轮到一次大头条。对重点稿件在要闻区用黑体加粗突出处理,通过版面语言使东北振兴成为网民的关注热点。他们还通过特别策划、网上访谈、FLASH动画等,尽显网络优势。4月13日,人民网推出特别策划:“振兴时不我待,东三省科学前行”,内容包括东三省高层访谈、各媒体精华报道、网友声音等,页面美观大气,内容丰富权威。有网友对此发贴文说,人民网在国家大政方针宣传报道方面做得很好。
截至4月14日上午,新华网有关东北振兴报道共播发文字稿35篇,图片17张,访谈一场,录制中央电视台视频节目23分钟。他们及时将新华社记者采写的《“一年三变”看东北》、《重振雄风:辽宁稳步推开老工业基地“振兴之门”》、《自主创新铸造东北振兴之“魂”》、《东北国企体制创新告别“酸菜情结”》、《东北工业开始探索集约化生产之路》等稿件精心包装,制作成头条,在网民上网高峰期推出。新华网还及时转发中央其他主要媒体的稿件,并对这些稿件添加链接和图片,在首页显著位置展示。网民对此评论说,只要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东北就大有希望!
中国广播网开辟“东北振兴”论坛,积极引导网民为“东北振兴”出谋划策。“网友互动”专栏、“科学发展观论坛”专栏分别刊发贴文。有贴文说,“东北振兴,政策不是万能的,关键还得靠努力。”“我们要‘科学、平静、理智’地对待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问题。要克服浮躁心理,做好长期艰苦工作的思想准备。”“宁可少要GDP,也要看好东北大森林。”
央视国际网、中国经济网也都推出重点栏目和特别策划,在首页显著位置展现落实科学发展观给东北地区带来的巨大变化。
聚焦中部六省,纵论中部崛起。此前推出的“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型系列主题报道“中部崛起”,中央主要新闻单位和重点网站也都加大宣传力度,使人们看到中部地区的人民正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致力于中部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