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开江鱼”当托“池塘鱼”蒙钱 鱼贩自曝骗人招术
2005-04-16 16:38:58 来源:东北网-新晚报  作者:魏然 黄磊 叶勇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4月16日电 近日,江畔频频出现的“开江鱼”引起了市民与很多媒体的关注。针对此种情况,道外区城市管理执法局连续出动,清理了大量用养鱼池里的鱼假冒开江鱼的小贩。采访中,一位商贩向记者曝出了假开江鱼出炉的全过程。

  昨天中午,记者与执法人员来到道外区南直桥附近、道外区头道街几处江畔,三三两两的有好几伙卖“开江鱼”的。其中有鲤鱼、鲇鱼、鲫鱼、泥鳅等各种鱼,分别放在鱼盆中。而每个小贩手中那几条一米多长的鲤鱼则格外引人注目。鲤鱼身体颜色较深,体形较粗。这些“开江鱼”的价格一般在每斤15元—30元不等。

  见有执法人员来到,商贩们开始端着鱼盆四处躲藏。当天,执法人员共清理了7处卖“开江鱼”的无证商贩。

  在执法过程中,一位商贩向执法人员道出了所谓的“开江鱼”。他说,很多“开江鱼”都是在鱼池进的货,一般鲤鱼5元钱一斤,鲫鱼6元钱一斤。然后,再买几条“开江鱼”做幌,市民便以为都是开江鱼了。这样一来,几元钱一斤的鱼池鱼便卖到几十元一斤的开江鱼价。这样的“开江鱼”每天都要卖出几十斤,而要是遇到了“大客户”,一天的收入可真是不少。

  其实,每年开春,很多市民都热衷于吃开江鱼尝鲜,这种饮食习俗并不科学。13日,五常市杜家镇居民李某就在市场上买了十来条开江鱼,听说鱼胆能清热明目,就特意把鱼胆留出来,给两个孙女各吃了3粒。当天下午,两个孩子就开始发烧,并伴有恶心、呕吐症状。第二天,8岁的大孙女出现了血尿症状,家人忙把两个孩子送到哈市儿童医院。

  经医生诊断:两个孩子都属鱼胆中毒,导致肝、肾受损,其中大孙女已出现肾功能衰竭症状。

  据专家介绍,我市江水一般有4个多月的封冻季节,这时江水的水位低,径流量少,水中有机物含量较高,这时的鱼体中蓄积了大量有机物和重金属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有关部门做过一项检测显示,开江时江中鱼体中残留的氟化物、挥发酚、铅、锌、砷和甲基汞等有害物质的含量超过卫生标准的1至4倍。而鱼胆内更是有不同程度的毒素,此时,儿童一次食两粒、成人食8至13粒,就会中毒,严重者会导致死亡。

责任编辑:张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