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4月18日电 今春,兴凯湖成为候鸟云集的“大都市”,天上飞的,冰面停的,水里游的,到处都是水鸟,到处都有鸟鸣,景象非常壮观。在这个狭小的“驿站”,最高峰时迁徙量达50多万只。
据省林业厅野生动物保护处的黄俊洋介绍,由于兴凯湖位于两大山系之间,南北则为广阔的平原。春季常吹“海陆风”,巨大水体的冷岛效应使地面和高空产生上下对流,利于候鸟升降。更有意思的是,这股强劲而稳定的气流正好与候鸟的迁飞方向一致。兴凯湖水域辽阔,原始湿地集中连片,尤其是兴凯湖东北的湖口,水流湍急,有四五平方公里的水面隆冬不封冻。候鸟经过长途迁飞,体力消耗很大,湖口明水面的野生植物、浮游生物、鱼类等给候鸟提供了良好的停歇环境和丰富的食源。因此,兴凯湖湖口成为三江平原候鸟迁徙最大的地面站,并且被国际组织认定为亚太地区东部候鸟迁飞线路中极为重要的停歇点位。
在这些候鸟中,“客座大户”要首推雁鸭类,今年春季,湖口水面就有雁鸭类大量降临。据兴凯湖的鸟类观测人员统计,在3月30日,湖口水面鸭类停留量达到12种5万余只,为保护区鸟类迁徙记录之最。而今年春季,途经这里并停留的丹顶鹤达到224只,占全世界迁徙量的10.5%。白枕鹤的迁徙量为641只,占全世界迁徙量的16%。
兴凯湖作为国际重要湿地,不但是候鸟迁徙的咽喉要道,更是多种大型珍稀鸟类的栖息繁殖地。在中俄兴凯湖湿地流域,丹顶鹤栖息繁殖种群为180只左右,其中中方有70多只,东方白鹳栖息繁殖种群40只左右,中方有16只左右。在这个候鸟的大家庭里,还常有新成员加入,今年,观测人员就相继发现了6种鸟类新记录。截止到目前,兴凯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雁鸭类、鹤类、鸥类、鹭类等水鸟重要迁徙地和栖息繁殖地,记录到鸟类已经有227种。其中丹顶鹤、东方白鹳、白尾海雕、金雕、虎头海雕、白肩雕、中华秋沙鸭、白鹤等8种为国家一级保护鸟类。白枕鹤、灰鹤、大小天鹅、中白鹭、鸳鸯等41种为国家二级保护鸟类,有14种鸟类列入国际自然与自然保护联合国际濒危动物红皮书和国际鸟类保护委员会濒危名录。